中國宏大的戰略構想大大推動了經濟交往的總體趨勢。最明顯的是,“一帶一路”歸根結底是將中國和東亞與歐洲連接起來的計劃。這意味著歐洲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戰略地區。
外媒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訪問了英國,成為十年來首位訪英的中國國家主席。而習近平的英國之旅只是中國與歐盟國家一系列外交活動的開始。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0月28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10月29日-30日)和法國總統奧朗德(11月2日-3日)將相繼訪華。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已經在26日與習近平舉行了會談。在這一點上,習近平訪英是更大背景的一部分:中國與歐洲(尤其是歐盟)的關系整體上在不斷發展。
報道稱,21世紀以來,中國與歐盟的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種變化在經濟方面最顯而易見。歐盟委員會的一份材料說:“20年前,中國與歐盟的貿易幾乎為零?!?01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4673億歐元(1歐元約合7.01元人民幣)。今天,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
布魯塞爾認為雙方關系有更大潛力。歐洲各國政府尤其熱衷于進入有利可圖的中國服務業。
報道稱,中國宏大的戰略構想大大推動了經濟交往的總體趨勢。最明顯的是,“一帶一路”歸根結底是將中國和東亞與歐洲連接起來的計劃。這意味著歐洲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戰略地區。習近平的英國之行證明西歐可能越來越愿意登上“絲綢之路”列車。
報道稱,一個能說明問題的跡象是,歐盟28個成員國中已經有14個成為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非歐盟國家挪威和瑞士也已經簽字加入亞投行。
中國還將歐洲視為其“走向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希望它的企業在國外經營中獲得經驗,在重要行業(比如高鐵和核電)中樹立可靠的信譽。中企還需要額外的技術轉讓來繼續提升其在供應鏈上的層次。
報道稱,在這些方面歐洲對中國來說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因為美國一再表示它對允許中企進入關鍵部門持嚴重保留意見。比如說,難以想象華盛頓會允許中國投資美國核電站項目——不過英國在習近平最近的訪問期間就簽訂了這樣的協議。
報道稱,中國對歐洲感興趣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歐洲對中國是怎么想的?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歐盟每個成員國都奉行自己獨特的對華政策,找到最有利于其國家安全的利益平衡。經濟就是這種平衡中的一大部分——中國龐大的市場和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依然非常誘人,盡管有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說法仍舊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