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后,從群體上看,“70后”受益最大,“80后”和“90后”生育二孩的占比較大,而“50后”和“60后”趕不上末班車。
●誰最受益:“70后”
人口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后,從群體上看,“70后”受益最大,“80后”和“90后”生育二孩的占比較大,而“50后”和“60后”趕不上末班車。
陸杰華說,全面放開二孩只是第一步,想要達到政策的預期目標,讓大家敢生二孩、實現長期穩定適當的生育率,下一步需要考慮如何鼓勵和引導符合政策的育齡婦女在寬松的法律政策環境下生育,尤其是社會公共政策,從女性職業、產假、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都需要相應的公共政策來推動。
●社會撫養費收不收?
社會撫養費一直是社會關注焦點。放開二孩后,社會撫養費還要不要再收?
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委員梁中堂認為,目前仍不適宜取消社會撫養費,計劃生育還是基本國策,實施“普遍二孩”并不等同于完全放開生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超生行為應有強制性處罰措施,以維護國策的嚴肅性。
●學校醫院是否足夠?
放開二孩政策落地后,現有的醫院床位、幼兒園等是否能應對?
多位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的社會資源足以應對政策調整后的生育形勢。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友華稱,我國曾經有年新增人口超過2900多萬人的歷史。放開二孩后,每年也就多出生幾百萬新生兒,并不會導致醫院緊張和學校的緊張。當下出現的幼兒園不足、產房不足等現象,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比如大家都擠到一線大城市了。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表示,北上廣等大城市目前有相應的人口調控目標,在生孩子的產房和床位等數量上沒有大的問題。但特大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可能會變得搶手。
●生二孩要不要鼓勵?
陸杰華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后,總和生育率已達到平衡,低生育率趨勢難以改變,尤其是“80后”和“90后”,生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所以需要觀察政策的效果。
多位專家表示,由于養育子女的成本提升及生育觀念的改變,普遍的生育意愿已降低,呼吁政府采取多種措施鼓勵生二孩。比如原來的9年義務教育可考慮調整為12年。教育成本下降可令撫養成本大幅降低,而12年的義務教育也使得孩子的素質進一步提高,這也決定了勞動生產力水平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