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天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10月29日閉幕。這次旨在謀劃未來五年中國發展之路的關鍵會議,將繪制出一幅怎樣的“十三五”畫卷,引發中國乃至全球關注。圍繞“十三五”規劃中的經濟熱點問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幾位學者解讀如下:
經濟增速
張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
1、 對于十三五的經濟增速,應更重質量輕數量,增速數字不必定得過高,不必刻意追求某個速度。所謂質量就是調整經濟結構,要更快地加速向消費驅動轉型,提高消費比率,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低于7%的增長速度并不可怕,6.5%,甚至6%的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遙遙領先。
2、 在轉型過程中,十三五規劃里應有一些更具體的措施。首先是財稅制度改革,實施轉移支付,要往第三產業及消費轉型,讓老百姓有能力消費。在社保、教育、醫療等方面,要對低收入人群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支撐,適當投入補貼促進經濟轉型。
3、 進一步改革和開放服務領域,這既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內在需要,也是應對外來壓力的需要(如TPP),在例如民生、健康、金融等國有比例過大的行業要向民企、外企開放,這樣既能提升發展速度,又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4、 中國的金融監管和決策一定要更專業化和透明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重大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決策影響遠超國界,甚至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程度。因此,中國的金融監管和決策要更加專業化,要加大透明度,加強和世界的溝通,讓市場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決策框架和決策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預期,避免預期波動,并逐步增強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和信譽度。
錢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1、 經濟增速的核心在于質量,但是不追求速度的前提是要守住底線的,這個底線指的是社會穩定,核心之一是保證社會就業總量并能夠創造足夠的新的就業機會。
2、 積極向第三產業轉型,就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只要守住以上底線,那增速的目標是可以放低些的,比如在6%到6.5%之間,這也有利于減少下行壓力。
3、 中國目前一大問題是企業和部分地方政府負債率高,通過新增銀行貸款來刺激經濟存在較大風險;同時,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稅負依然較高,政府可以通過減稅等財政措施,給中小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減少包袱并刺激消費。
朱寧: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1、 “十三五”規劃的五年,對于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宏觀政策和規劃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保持政策的定力和連貫性;另一方面,規劃和政策仍然要以改革為主線,積極引導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積極適度地預調微調,有序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靈活機動地采取適度措施,加強政策的引導性和前瞻性。
2、 在中國經濟向可持續增長轉型的過程中,其中一個受到關注的領域是環境保護。環境保護能帶領節能環保行業的發展,也會對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能源、新材料或新科技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
自貿區金改
錢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1、 自貿區是改革的前沿,是一個試錯點,上海自貿區可以試建立一個區內金融機構的全倉位壓力測試機制,這將是世界領先的一個風控機制和體系,許多政策一旦通過試驗就可以在全國更多范圍和區域推廣。
2、 上海自貿區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需要在資本項目上面更加開放,促進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另一方面要增加資本項下的人民幣跨境流動。
3、 上海自貿區應該建成一個國際開放型的, 有多種投資產品的金融市場,吸引全球的機構投資者,作為窗口幫助境內居民、企業創造更多投資機會。
4、 自貿區還要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的交易規模,包括(風險小,流動性好的)債券(比如貿易票據)和大宗商品(石油,有色金屬)等。一旦規模擴大至一定程度,就可以幫助中國拿到‘定價權’,這對國民經濟發展、對金融體系的安全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