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看來,各地需正確理解特色小鎮的背景和內涵,“不盲目跟風是重要前提,而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實現產業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發展驅動轉變,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根本”。
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江干丁蘭智慧小鎮、西湖云棲小鎮、余杭夢想小鎮、富陽硅谷小鎮、桐廬健康小鎮、臨安云制造小鎮……浙江歷來以“小鎮”聞名,而未來三年時間里,這些充滿現代流行詞匯、有別于傳統水鄉小鎮的名字,將頻頻出現在浙江各級政府文件中。
這項在坊間被戲稱為“省長工程”的工作2015年在浙江推出,按照規劃,浙江將在未來3年里,總計投入5000億元培育100個左右特色小鎮。
今年9月,中財辦主任劉鶴到浙江調研宏觀經濟運行和特色小鎮建設情況時,特別前往杭州余杭區的夢想小鎮和上城區山南基金小鎮調研。
“省長工程”
“省長李強今年已經來這5次了。”杭州蜂聚投資聯合創始人傅智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傅所在的蜂聚孵化器在夢想小鎮內辦公,他一直記著李強的數次行程。
背靠杭州未來科技城,與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毗鄰而居的夢想小鎮,是本輪浙江特色小鎮建設中的頭牌。2月26日,李強在此調研期間表示,希望這里成為天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起步的搖籃,讓夢想變成財富,讓夢想成真。此后該園區被命名為“夢想小鎮”。3月28日,夢想小鎮正式啟用,李強為之揭牌。5月20日、9月7日和9月18日,李強又三赴夢想小鎮調研。
在數次到訪中,李強均對特色小鎮作如是描述:一個新型的眾創空間、一個巨型的孵化器、一個創業青年的社區、一個信息經濟的新馬達、一個互聯網創業的生態圈。而政府要做好制度供給,讓資本、技術和信息更好地彌漫在這里的空氣中。
一年不到,省長5次來訪,名聲在外的夢想小鎮迎來了一撥撥考察團。最近幾天,傅智建陸續接待了三批高端來訪者。10月23日,惠普副總裁Matt Greenly來夢想小鎮考察,參訪了蜂巢創業服務平臺;10月26日,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到夢想小鎮考察,傅智建向其作了匯報;緊接著一天后,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全球業務發展總裁Del Christensen考察了蜂巢。
走進夢想小鎮,一條河流橫切小鎮腹地,依河而建的是一排排時尚小樓—按照要求,所有特色小鎮被要求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則要求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
在功能區塊劃分上,夢想小鎮按照1/3辦公、1/3商業、1/3公共空間的總體布局進行規劃。從3月28日開園到現在,夢想小鎮已集聚380多個創業項目、4100名創客、90家金融機構,集聚資本319億元,超出預期。
夢想小鎮的很多項目都在云上辦理,創業者可以在線工商注冊、項目申報、申請人才房;還可以利用在線的財務、法務、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中介資源;甚至還可以隨時隨地尋找天使投資、股權眾籌、供應鏈融資等金融服務。
在傅智建看來,夢想小鎮已經有了門檻,要進入并非易事。傅所在的蜂巢孵化器經過了一個多月與夢想小鎮園區的數輪談判后,才得以進駐。這其中,它的競爭對手包括了黑馬會、天使會、36氪等機構。
260選37
此輪布局,發軔于杭州西湖區轉塘街道南郊偏僻處的云棲小鎮,由時任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發起,其核心業務是阿里云服務技術。在李強所作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特色小鎮”作為關鍵詞被提出。
今年6月,第一批浙江省省級特色小鎮出爐。37個特色小鎮,包括杭州余杭區的夢想小鎮、上城區玉皇山的南基金小鎮、西湖區的云棲小鎮,也有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小鎮,如磐安江南藥鎮、南潯善璉湖筆小鎮等。
這37個特色小鎮,是從260個上報小鎮中選拔出來。按照浙江的規劃,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區別于行政區劃單元和產業園區。
就地域而言,首批公布的37個特色小鎮,近一半位于浙北,其中杭州9個、嘉興5個、湖州3個,其余分屬7個地級市。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根據規劃,在產業上聚焦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浙江著力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
在成為省級特色小鎮后,將獲得財政支持,特色小鎮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
除了大力扶持,自上而下的一道緊箍咒便是考核。
此輪培育工作,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協調小組組長由常務副省長擔任,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發改委。有了上級考核的壓力,各地市成立的協調機構中,組長一般由常務副市長擔任。
具體就考核而言,采取“寬進嚴定、動態管理、驗收命名”的原則,對第一年沒有完成建設進度、不符合特色小鎮建設理念的,次年降格為省級培育名單,對連續兩年沒有完成建設進度的,退出省級培育名單。
土地要素方面,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浙江省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或60%給予配套獎勵,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省獎勵的用地指標。
一場別開生面的建設拉開序幕,如溫州市提出的目標是“切實抓好第一批,積極爭取第二批,謀劃培育第三批,爭取更多的特色小鎮列入省計劃”。
一些未能入選特色小鎮名單的地區正在積極爭取下一批名額。在首輪名單中,舟山市是唯一沒有名額上榜的地級市。舟山市農林局一位官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像舟山的朱家尖、沈家門區域,普陀桃花,岱山東沙,嵊泗枸杞這些已具規模的鄉鎮,完全具備審報基礎。”
PPP項目資金或成主力
按照浙江省官方的計劃,首批特色小鎮3年投資2400億元左右,預計2017年可實現稅收收入190億元左右,3年內浙江省將共投資5000億元建設100個特色小鎮。
建設特色小鎮需要錢,而錢正是難題。相比于3年5000億元的宏大投資,2014年浙江省地方財政收入不過7522億元。省會杭州2014年的財政收入突破了1000億元,而杭州正面臨著G20峰會、亞運會等重點工程,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浙江省的計劃是,以各級政府的產業投入,來撬動社會資本更大的產業投入。從資金來源上,目前浙江省政府已設立200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基金,各地市也均設立特色小鎮產業基金,比如金華市產業基金安排6000萬元引導基金。
即便如此,對于3年高達5000億元的資金需求,這些都還是杯水車薪,企業才是特色小鎮建設的主力軍。
“有幾個項目發展規劃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可行性,也有明確的投資主體,但投資主體或是自身資金鏈緊張,或是對投資前景猶豫不決,不敢貿然投入大量資金,導致項目工程建設停滯不前。”衢州市政府一位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該市建設特色小鎮面臨問題之一是缺錢。
為解決特色小鎮的建設資金,7月8日,浙江省發改委已經與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簽約,簽約金額達到600億元。
除農行外,10月26日,浙江省發改委和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簽署合作協議,這份協議計劃在特色小鎮的建設期內,安排意向性融資7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嚴控地方債的背景下,地方國資和財政的投資被套上了韁繩。為此,浙江省政府開出對策,啟動了一批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提供公共產品)項目,來自民間的資金在一些領域成為特色小鎮建設投資的主力。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大部分參與到PPP投資的主體,資金實力比較強大。目前的合作方式是,政府主要提供報批程序等前期的基礎性、服務性的工作,民企主要投入資金、技術和后期運營。政府鼓勵其積極吸引金融資本、上市公司等社會資本,通過政府示范,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放大效應。
在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看來,各地需正確理解特色小鎮的背景和內涵,“不盲目跟風是重要前提,而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實現產業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發展驅動轉變,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