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目前,中國的海外房地產投資同比激增50%,達到156億美元,預計今年年底將超過200億美元。投資主體也越來越多元化,保險公司成為重要的新生力量。相較去年的試水,“險資出海”已逐漸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本報記者慕麗潔上海報道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交易宗數和金額再創新高,而保險資金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安邦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陽光保險收購紐約巴卡拉酒店;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聯手鐵獅門,斥資5億美元收購“Pier4”波士頓4號碼頭地產項目;中國人壽還與卡塔爾控股公司聯合出資收購了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等。
房產投資咨詢和服務機構仲量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中國的海外房地產投資同比激增50%,達到156億美元,預計今年年底將超過200億美元。投資主體也越來越多元化,保險公司成為重要的新生力量。相較去年的試水,“險資出海”已逐漸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去年8月,保險業“新國十條”明確表達了支持保險企業“走出去”的態度。此后安邦保險接連收購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荷蘭VIVAT保險公司、韓國東洋人壽等;陽光保險于去年11月宣布斥資24.5億元拿下澳大利亞悉尼喜來登公園酒店。
今年險資繼續了去年的勢頭,前三季度收購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巴卡拉酒店等多個項目。
仲量聯行全球資本市場研究部總監David Green-Morgan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目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房地產業處于上升階段,是進行收購的好時機。中國資本近年來在海外的房地產收購一直呈增長趨勢,未來也將繼續保持這一勢頭。具體來看,中國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也正在向全球化發生結構性轉變,包括投資房地產領域。
Green-Morgan認為,自2012年以來,海外投資監管不斷寬松,推動了中國的保險公司在全球門戶城市積極尋求房地產資產。保險資金十分看好房地產投資的高回報率、較低風險以及組合的多樣化所帶來的優勢。根據仲量聯行預測,從長期而言,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與節奏,中國險資在境外的房地產直接投資有望達到2400億美元。
仲量聯行國際資本集團中國區總監夏飏飏表示,大多數企業的房地產投資集中在甲級寫字樓、酒店等,而目前中國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可購買的不動產并不多,因此也造成這些企業選擇去海外市場進行投資。
“目前,房地產在中國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中占比并不大,許多基金的投資比例僅占其總投資資本的1%,遠低于歐美同類基金,它們的目標占比在5%-15%,這說明中國保險業在此投資領域的增長空間還很大。”夏飏飏表示。
Green-Morgan則指出,保險資本對海外房地產的收購策略也有所改變——從直接投資房地產轉變為投資基金以及成立合資公司。通過設立合資公司,保險公司能迅速熟悉當地市場,并有效獲取投資相關專業信息。
不過,險資出海仍面臨著較多風險。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11月2日發布的最新信用觀察報告指出,中國近期降息可能會鼓勵保險公司進行海外投資,但此類投資會加劇它們所面臨的風險。
標普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利率下降將導致中國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增長放緩。同時,現有業務的理賠準備金也將增長。激烈競爭可能會導致承保利潤下滑并拖累公司盈利能力。
仲量聯行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柯凌(Colin Dyer)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市場對于房地產市場復蘇的說法一般是指大城市的復蘇,如倫敦、巴黎、紐約等資本追逐、需求旺盛的地方,資本去到中小城市往往還需要更長時間。而通常,回報也是一線城市領先。“不過這一趨勢目前正在改變,很多國家二線城市的回報率正在反超一線城市,美國、日本均是如此。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時應做好詳盡的盡職調查,并注意區分不同城市可帶來的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