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前幾個月的艱難時刻后,現階段亞洲(日本除外)市場的反彈為投資者帶來了難得的喘息之機。過去幾周,亞洲貨幣趨于穩定,股市反彈,債券收益率差有所收窄。毫無疑問,美國加息周期的推遲是觸發這一改變的主要因素。
在經歷了前幾個月的艱難時刻后,現階段亞洲(日本除外)市場的反彈為投資者帶來了難得的喘息之機。過去幾周,亞洲貨幣趨于穩定,股市反彈,債券收益率差有所收窄。毫無疑問,美國加息周期的推遲是觸發這一改變的主要因素。不過,歸根結底,與本報記者連線的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投資主管陳敏蘭認為,亞洲宏觀經濟復蘇跡象乍現,才是其更有信心在年底到來之際增加更多風險敞口的原因之一。記者注意到,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瑞銀財富管理已將亞洲股票上調至“加碼”,亞洲債券則為“減碼”。該機構繼續看好印度和新加坡、減碼馬來西亞和泰國股票,繼續戰術性加碼日本股票。
此前,對全球商業周期狀態、美聯儲貨幣政策和中國經濟增長風險的擔憂,令市場雙面受敵。從基本面來看,目前亞洲(日本除外)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中國的經濟轉型仍在進行之中。在信貸周期接近尾聲、出口依然低迷的背景下,這很可能繼續對區域內其他經濟體的增長造成影響。上述報告認為,2016年亞洲經濟增長仍將疲軟,最多能夠達到2015年5.3%的增速,較此前10年7.1%的平均增速明顯放緩。好消息是,陳敏蘭認為,中國的經濟刺激舉措開始發揮作用,貨幣、信貸甚至是PMI指數均小幅意外向好。未來數月內,經濟活動指標將會進一步企穩。而在亞洲新興市場的貿易平衡有所改善之際,流動性風險也在下降。“雖然風險尚未消退,但嚴重流動性緊縮出現的可能性已然降低。與此同時,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也實施了諸如針對性降稅和增加支出等政策支持。”陳敏蘭表示。
上述報告也指出,亞洲(日本除外)各經濟體已準備好應對增長放緩的挑戰。當前,不僅政府的財政實力更強,亞洲企業的凈負債股本比率也遠低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亞洲央行亦有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空間,這種調整能夠在支持投資的同時為去杠桿化提供協助。此外,諸如《泛太平洋(601099,咨詢)伙伴關系協議》和中國的“一帶一路”等也可能帶動貿易轉型和推動國內渠道以外的投資。總體而言,未來6個月內投資者沒有必要對市場過于悲觀。服務業和消費未來很可能為GDP帶來更大的貢獻。尤其是保險和互聯網板塊將會帶來戰術性投資機會。
但是,陳敏蘭也提醒到,投資者也不能高興過了頭。無論推遲多久,美國遲早會加息。同時,亞洲仍然面臨著經濟增長的挑戰和結構方面的不確定性,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會一蹴而就。當然,她也表示,市場的短期機會與長期挑戰不宜混為一談,此前市場情緒的過于悲觀已經使得優質股票的價值浮現。
正因如此,隨著年底來臨,包括瑞銀財富管理在內的多家外資機構的風險偏好趨于向上,尤其是對于亞洲股票。從投資主題選擇來看,瑞銀財富管理的上述報告強調在區域經濟結構性放緩的背景下與宏觀經濟活動相關性較低的主題機會,投資期為6至12個月。從戰術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報告將亞洲(日本除外)股票觀點轉為“加碼”,稱這部分資金由亞洲債券頭寸調整提供。報告還持續對亞洲高收益債券和美國高信用評級債券持“加碼”觀點,同時看好中國高收益債券,理由是中國國內流動性的改善和樓市復蘇有利于此類債券表現。股票方面,報告維持對新加坡和印度的“加碼”立場以及對于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減碼”立場。在匯市方面,報告認為,由于美聯儲推遲加息和中國資本外流放緩,亞洲貨幣的疲勢得以扭轉。但這只是暫時現象而非長期趨勢。亞洲(日本除外)貨幣對美元將會繼續貶值,但是溫和的貶值有利于總體再平衡。預計印度盧比的表現將較為出色。
全球而言,報告將新興市場股票從“減碼”上調至“中性”,同時保持對于歐洲和日本的“加碼”立場。究其原因,報告指出,主要源自對于重組提升歐元區的價值、持續強勁盈利增長和日本央行將會進一步加大資產購買力度的預期。隨著近期市場拋售導致估值下滑,報告預計日本股市在未來6個月內具備合理的上行空間。在歐元區股票的選擇上,報告建議那些通過成本控制和內部結構重組措施來提升利潤率并實現盈利增長的股票,預計此類企業在2015年和2016年將實現雙位數盈利增長。
至于波動劇烈的大宗商品,報告依然不建議策略性持有,理由是與其他資產類別相比大宗商品的風險回報前景不被看好。另類投資方面,報告首選對沖基金,尤其是股票對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