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地產網近期深圳商品住宅市場高溫不降,最新的消息也顯示,這種火熱也悄然傳導至寫字樓市場。
11月10日下午,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駐京基·濱河時代大廈簽約發布會在深圳舉行。隨著簽約活動的啟動,華夏保險確定整購濱河時代大廈高區10層,建筑面積逾2萬平方米,簽約金額近20億元。
嘉賓名單顯示簽約雙方對于此次活動的重視。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攜廣東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深圳分公司、綜合管理部等高層,京基地產副董事長陳輝、京基集團副董事長王東河、京基集團常務副總裁熊偉、京基地產常務副總裁楊玉雄等人,在活動上悉數露面。
自去年正式入市,京基·濱河時代憑借寫字樓部分采取出售策略以及商務公寓熱銷,一直將項目定位為“最具影響力的寫字樓之一”。在此次簽約活動上,京基方面依然強調了這點,并表示近20億元簽約金額創下了深圳“樓市30年來大宗交易成交總金額第二高”。
至于華夏人壽,這次整購濱河時代盡管代價不小,意義卻甚為微妙。出席活動的一位華夏保險高層在接受包括觀點地產新媒體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透露,華夏保險將在深圳設立全國第二總部,目的主要為拓展新業務,其中重點業務包括資產管理、健康險以及養老金等。
京基20億大單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濱河時代是京基繼成功開發京基100大廈后,在深圳成熟商務區推出的第二個地標性寫字樓。項目地處深圳福田區西南濱海區域下沙片區,舊改拆遷面積5.3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集商業、辦公、酒店、商務公寓、住宅于一體。
其中,濱河時代的寫字樓部分總建筑面積14.67萬平方米,辦公面積占13.69萬平方米;建筑高度293米,刷新了濱河大道沿線的建筑高度。
在銷售策略方面,早在2014年5月份,濱河時代相關負責人便明確表示,寫字樓部分將出售,不會全部持有。
而京基方面最新發布的消息稱,自濱河時代去年啟動銷售工作以來,項目已接待國內外數百家大型企業考察,目前已有包括香港、臺灣、內地等地的企業入駐,項目銷售率達80%。
對此,市場人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隨著前海進入自貿區時代,濱河大道連接福田中心區、深圳灣、后海總部基地、前海等區域,將逐漸成為一條重要的經濟大動脈,這也是濱河時代的重大利好之一。
其續稱,近一兩年,金融、物流等服務業企業紛紛入駐深圳,包括福田、南山、前海等區域都迎來了大量的成交。僅就前海而言,截至8月底入駐前海片區的企業總數已超過4.5萬家,其中金融業占比重近52%,由此帶來的支付能力也相應提高。
據京基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濱河時代以成交4.7萬平方米、25.6億元的銷售業績,獲得深圳成交量、價雙料冠軍;此前上半年,項目也蟬聯全市寫字樓成交前三甲,總銷售金額逾12.6億元。
而隨著濱河時代以及住宅類項目云景梧桐云墅、京基御景印象的成交,京基披露,其2015年前十月在深圳的項目銷售額達80億元,同比增幅44%。
華夏保險的南國生意
談及購買濱河時代10層寫字樓的舉動,華夏保險在簽約活動上表示,公司所購樓層總建筑面積逾2萬平方米,預期2016年中正式入駐。該物業擬用作集團在華南不同業務部門的辦公室,以便發展其業務。
在發表致辭時,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有意強調了深圳在“中國經濟創新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他表示,深圳灣區經濟快速發展將對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金融保險業,體制機制創新發揮“至關重要的領航作用”。
李飛不忘為京基背書稱,濱河時代是深圳灣區起始地段“罕有在售的商務寫字樓代表”,滿足企業發展的選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場消息稱,截至2013年,成立僅七年的華夏保險連續五年出現虧損,虧損總額超36億元。至于原因,主要是由于華夏保險大量投資資產都配置在金融產品上,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
而2014年下半年,華夏保險也對外坦承,公司正謀求結構優化轉型,以破解虧損困局。按照2014-2018年的五年戰略規劃要求,華夏保險擬發展成為“大型的綜合壽險公司”,在快速發展規模的同時,在未來“以創新優勢形成市場地位”。
至于具體的創新方向,華夏保險此前表示,健康、養老產業作為當前國家大力推動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公司正在積極構建“養老、健康和保險三位一體化產業鏈”。
華夏保險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公司注冊資金153億元,總資產超2300億元,總保費規模達1215億元,位居行業第四位。
在濱河時代簽約現場,華夏保險副總裁兼廣東分公司總經理元虎在接受包括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也透露稱,華夏保險將在深圳設立除北京以外的第二總部,其中大部分人員將在本地招聘,目的主要為拓展新業務,其中重點業務包括資產管理、健康險以及養老金等。
“目前除了資產管理業務,公司在健康險、養老金等方面尚未獲批。”元虎表示,養老健康產業對于華夏保險尚算是一種新的業務方向,但對于險資行業而言這并不新鮮,此前已經有多家公司涉足其中。
據了解,自今年以來,中國太平、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均聚焦深圳尋找養老產業的布局機會。其中中國人壽4月份與福田區政府簽約共同打造社區健康養老示范工程;此后6月,雙方再次簽約確定在深圳打造名醫診療中心。
市場消息甚至聲稱,目前多家保險公司都醞釀在深圳及更大的珠三角范圍內介入房地產項目投資,作為養老社區項目的土地儲備,幾年內這方面將成為重要的資金對接項目類別。
此前深圳方面已公開表示,萬科、中國人壽、中信、招商、金地等大型企業已進入深圳的養老產業。政府在持續完善全市公共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的同時,爭取從財政、金融、用地、稅費等多個方面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各項扶持優惠政策的落地實施,制定實施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而保險公司更大的利好在于宏觀政策的風向變動。10月份,發改委、保監會聯合印發最新的《關于保險業支持重大工程建設有關事項的指導意見》,明確保險資金支持包括養老、醫療、健康在內的重點工程建設。同時,保監會計劃進一步推動保險資金投資養老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