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整體行業過剩,未來就是結構調整,品牌提升,消化庫存,降低負債。房地產行業不可能再出現快速增長,有些地方已經是負增長了。
“2015金融領袖高峰論壇”上,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實現7%經濟增長基本沒有可能性。大家要拋棄GDP速度情結,回歸經濟基本面。
中國房地產報:你對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是如何判斷的?
向松祚: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非常嚴峻的階段。我不認為中國經濟有所謂的V型或W型反轉,中國經濟增速一定是一個緩慢下滑的過程,我只希望政府不要讓中國經濟出現急驟下降。
為什么中國經濟突然在這兩年進入到一個讓全世界都擔憂的階段?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我們過度追求高速度,造成很多后遺癥和負面的效應。
過去的速度情結帶來的模式就是穩增長,穩增長就需要穩投資,穩投資就需要上項目,上項目就需要搞貸款,搞貸款就需要貨幣,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速度情結所造成的一種發展模式,但是今天這個發展模式根本不可能再持續。所以大家不要一味關心GDP增長是7%、6.5%還是6.9%,不要再強調速度,拋棄速度情結,回歸經濟基本面。
中國房地產報: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來源于哪里?
向松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發布統計數據認為,過去7年,中國的浪費投資高達GDP的1/4,我們今年GDP按照64萬億元計算,1/4就是16萬億元。這其實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根本麻煩,就是這些無效投資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中國17個行業存在嚴重產能過剩。
我們做過測算,僅僅過剩產能這一項,就根本不足以再讓中國經濟維持7%的增長,原因非常簡單,我們的制造業全面產能過剩,房地產全面產能過剩。房地產和制造業這兩項加起來占據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超過一半,還怎么增長?我國的進出口總量已經非常龐大,占到全球的12%,中國還要怎么增長?
所以關心中國經濟應該考慮如何把資產、資本和財富配置到新的增長點上,這就需要我們放棄單純依靠貨幣信貸擴張,依靠高杠桿、高負債來盲目擴張產能的模式。
中國房地產報: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源于哪里?
向松祚:傳統行業維持在個位數增長哪怕是5%已經難能可貴了。新經濟增長點應該來源于教育、醫療、文化、旅游還有跟新工業革命相關行業的增長。新工業革命相關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這些肯定會高速增長,但這些行業的增長不足以彌補傳統行業的放緩。如果我們的財產、資本、投資能放到新增長點上,中國經濟增速不會出現急驟下滑,同時經濟增長質量會大幅提升,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應該把大量資金通過投融資改革完善到農村基礎設施上,這是對中國經濟最大的支撐。中國經濟不是沒有增長點,而是增長點很多,只是現在要調整我們的思維,改變我們的體制。
中國房地產報:你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是如何預判的?
向松祚: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有所回暖,但大量三四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去化很困難,沒有任何回暖跡象。我們必須要面對現實,中國很多城市房地產幾乎沒有人消費。如果沒有人消費,即使今天這個房子賣出去了,是財富嗎?我做過一個測算,中國房地產真正承受壓力在五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之后。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現在家庭擁有兩套房、五套房還有N套房的很多,需要套現的也很多。
房地產整體行業過剩,未來就是結構調整,品牌提升,消化庫存,降低負債。房地產行業不可能再出現快速增長,有些地方已經是負增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