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率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累計有154家商業銀行共發行4396款理財產品 ,環比減少5.14%。
銀率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累計有154家商業銀行共發行4396款理財產品 ,環比減少5.14%。
收益率也出現下滑,10月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滑至4.5%,較9月下降0.13個百分點。其中,3%—5%收益區間產品發行量較9月增加277款,占比上升至74%,預期收益率超5%的產品發行量較9月減少577款,占比降至23%。
市場人士預期,基于目前的經濟情況,年內進一步降息的可能依然存在,但貨幣政策空間的收縮,使未來市場利率水平的下行有限,此前“跌跌不休”的銀行理財產品的下行空間正在收窄。
事實上,自6月A股劇烈波動以來,雖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降低,對銀行理財產品、集合信托類產品和貨幣基金等固收類產品趨之若鶩,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總量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平均預期收益率水平也節節下行。
銀率網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特殊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觀經濟下行導致企業融資需求減弱。“一方面,企業收緊發展戰略,壓縮經營成本,負債規模會隨之有所收縮。另一方面,部分產能過剩、杠桿較高、銀行信貸政策收緊的行業或企業,經營風險提高,融資會更加困難。這兩方面因素是目前資產配置荒的主要原因所在。”
此外,銀行出于風險控制,收縮信貸和理財規模,也是導致銀行理財市場量價齊跌的原因。雖然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但各項統計數據顯示,出現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銀行出于風險控制,主動收縮信貸和理財,具體到資產端和負債端,就是一方面提高資產端的準入標準,收縮總量規模;另一方面下調產品預期收益水平,降低負債端成本。
銀率網分析師閆自杰認為,當前理財市場現狀的扭轉,最依賴制造業市場需求端的回暖。而隨著“十三五”規劃出臺,中國制造2025戰略正在逐步細化和落實。由此可以期待,制造業有望在四季度到明年一、二季度觸底復蘇。這將會帶動融資需求的反彈,資產配置荒的現狀有望得到改善。
隨著IPO重啟,銀行理財資金正常參與股市投資的機會拓寬,此前作為杠桿資金入市的銀行理財資金或將另覓新徑,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的資產荒現狀。預計銀行理財市場收益跌幅會逐漸收窄,有望在年底到明年一季度進入平穩走勢,并逐漸回暖。
閆自杰表示,從保持合理的實際利率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角度考慮,央行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較大,寬松貨幣政策或進一步加碼,預計年內還有一次降息。但考慮到零利率的限制,未來降息空間相對有限,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空間收窄,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上,預計會有更多財政政策出臺。據此推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會進一步下跌,但下跌空間已不大。
閆自杰建議,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可關注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發行的中長期產品,但同時應警惕高收益產品的相關風險。對于穩健型、保守型的投資者來說,國有大行的產品收益雖低,但風險相對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