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巴黎,晴。恐怖襲擊事件過去一天后,太陽照常升起,但暴恐給巴黎留下的創傷卻沒那么容易消除。
15日,巴黎,晴??植酪u擊事件過去一天后,太陽照常升起,但暴恐給巴黎留下的創傷卻沒那么容易消除。
昨日,法國開始討論軍事回擊“伊斯蘭國”(IS)的“戰爭行為”。法國總統奧朗德指出,襲擊是IS在法國境內成員的協助下,經過海外指揮的“戰爭行為”。
法國的反擊早在前一天已經開始,15日晚間法國發動了針對IS在敘利亞目標的空襲行動。法國國防部稱,派遣了戰機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控制的拉卡市投擲了炸彈,空襲目標包括一家軍事指揮所、彈藥庫和一座訓練營。此次空襲也得到了美軍的協助。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中心主任丁純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奧朗德的表態實際相當于界定了法國與IS進入直接戰爭狀態,空襲雖然是一種有效的‘回應’模式,無論對阿富汗還是伊拉克,美國都派駐了地面部隊進行打擊,但與美國不同,法國針對本次暴恐能有多大程度的回應還取決于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各方的政治意圖。因此更值得關注的是法國進一步行動的程度,即是否會派駐地面部隊對后者實施更進一步的打擊。”
在此之前,法國和美國承諾將加大對ISIS據點的空襲,以回應13日夜間巴黎遭受的致命襲擊。
巴黎暴恐再一次挑動了歐洲不安的神經。除了令人質疑歐洲各國首都脆弱的反恐能力外,還讓呼吁歐洲收緊邊防的右翼勢力重新抬頭,并危及歐洲的無護照申根區。
來自默克爾姐妹黨派的巴伐利亞州財政部長索德爾的言論凸顯了這一擔心,索德爾稱“巴黎改變了一切”。
長期以來,法國移民政策較寬松,但引導移民融入法國社會的政策缺失,且移民接受教育及獲取工作的機會匱乏,處境依然艱辛,這導致一些移民或后代滋生反政府、反社會情緒,容易被極端勢力利用。也有當地媒體認為,自前總統薩科齊開始,法國在外交上強調“民主、反恐”,先后在利比亞、馬里、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家使用武力,都為極端勢力提供了“報復”的借口。
被視為法國版“9·11”的巴黎恐怖襲擊勢必對法國的社會文化形成沖擊,甚至短期內影響主流民意,“作為一個相對成熟的包容開放型社會,法國的各項政策不會出現‘一邊倒’,法國向來是歐洲大陸融合外來移民最好的國家之一,移民本身已成為法國自身的一部分,法國社會基因向來不愿意妥協改變,如果改變則意味著變相屈服于恐怖組織?!倍〖兎治鲋赋?。
至少“黑色星期一”沒那么黑暗。昨日歐洲股市開盤后三大股指下挫,但下跌幅度小于分析人士預期。當天也是巴黎遭遇恐怖襲擊后的首個交易日,開盤時,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1.1%至4756.92點,隨后小幅回升。
在巴黎共和國廣場,共和國紀念碑下聚集的人群與日俱增,人們點上蠟燭,送上鮮花,寫下寄語,悼念逝者,譴責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