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羅毅:30萬億資金即將入市 大金融還能走?!看筚Y金剛剛進場,記住這個大數,5年30萬億的資金要進入股市。
(本文作者,羅毅,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金融分析師。)
1.巴黎事件對世界金融體系的影響如何?
我們先說一下巴黎事件的影響,最近兩天大家對巴黎事件,對于全球股市的影響有很多的解讀,作為金融系統的研究一員,首先覺得巴黎事件這個事情本身是很悲慘的,我們肯定是強烈譴責IS,但也不用像很多投資者認為的巴黎事件相當于美國9·11,我覺得兩者有著本質不同,不同在哪里?
規模不一樣:美國9·11死亡人數近3000人,而法國這次還沒有到這個數量級。
兩者所面對的國家是不一樣的:9·11挑戰的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這次是法國,人口數量級也不一樣,美國三億多,法國六千多萬
國際的環境不同:9·11是當時世界的無疑的領導者美國被恐怖主義者襲擊,而今天,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IS挑戰的是很多主流國家而非一個國家。
從全球政治金融領域的影響來說,對巴黎事件不應該恐慌,全球更要團結和攜手并進,一起去打擊IS。這次事件使得各個主流國家更加團結,更加緊密結合,更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
2.對美聯儲加息如何看?
投資者目前比較擔憂美聯儲加息。這個事兒我之前也有判斷,在8月市場最恐慌時,我說美聯儲不會在9月加息,會推遲一個季度,因為我了解中美博弈的節奏。在《說一說我的心里話,為什么我現在推薦金融股》中有重點寫到,2013年6月20日,伯南克還是美聯儲,第一次說要退出QE,引發市場一片恐慌,這是中國錢荒的外因,這么刻骨銘心的歷史,大家應該不會忘記。
但是7月初又是伯南克說退出QE沒有時間表,大家松口氣,也是股市從1847點開始走出向上趨勢的起點。而到了13年10月份,美國才正式開始宣布準備退出QE,2014年是美國正式退出QE的一年,但中國從2000點漲到3000點附近。我們有因為美國正式退出QE而崩盤嗎?結論很確定是沒有的。
就算美國在2015年12月加息,由于投資者已經充分消化,就跟13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QE一樣,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影響,利空釋放,靴子落地還說不定是利好呢。別忘了我們用這一季度的推遲,做了很多的改革,而這些改革已經讓投資者的預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看一下外匯儲備,外匯占款都在企穩回升了,而國內投資者情緒已經明顯樂觀。
3.關于這次融資融券保證金比例從50%調整到100%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下,為什么兩融保證金要從50%提到100%?第一:這是一個政策正?;倪^程,因為以前一直是100%,而在股災期間才逆周期調整降到50%,現在股災已經過去回到正常而已。第二,我們可以看到過去這兩周,市場從底部起來以后,什么股票漲得最好?還是很多炒作型的股票,客觀來說這很危險,為什么?這些炒作型股票是連續拉漲停,不停的刺激沒有風險識別能力的個人投資者,而這些個人投資者又喜歡把兩融杠桿比例用到極致,這就進一步導致市場的炒風蔓延。我們做草根調研了解到:個人投資者現在情緒正在亢奮。真正去買藍籌的個人投資者,依然很少,尤其是有融資資格的個人投資者,他們反而更愿意去跟隨炒作型股票,而這種投資者他們去買入炒作型股票用的杠桿往往會放到極致,而現在沒有了HOMS系統,沒有了傘形信托等場外配資體系,很多個人投資者就在利用兩融的杠桿把杠桿放大到極致,尤其是在風險控制比較弱的券商那里,甚至可以對炒作型股票把杠桿放到上限。
另外草根調研了解到,個人投資者實際買金融股不多,因為中國的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是極高的,大家往往希望買了以后第二天能有漲停板,很少能熬個一年的。
所以說個人投資者在大金融上的杠桿比較低,而在炒作型股票上的杠桿卻比較高。所以如果這次保證金調整的目的是要讓杠桿回到正常水平,那么肯定意味著炒作型股票的風險會大的多。
而且這次新政后,也是有可能部分激發投資者購買真正藍籌股的意愿,我們說說為什么?
炒作股票的折算率只有30%到40%,而藍籌股往往是60%、70%,如果我買了一百元的股票,如果折算成30塊錢,我放兩倍杠桿,我才能貸出來60塊錢。但是我如果一百塊錢買的是金融股,如果按70%的折算率來貸款的話,就算只放一倍杠桿也可以貸70塊錢。新政后,因此炒作股只能貸出來30元,而藍籌股還是可以貸出70元,如果投資者希望貸款投資的話,買藍籌的動機將大大增強。因為杠桿的降低,將大大影響炒作股票的預期收益,反過來提升藍籌的吸引力。
所以一定要明白監管層的意圖,就是要去把炒風壓一壓,實現真正的慢牛。周五很多炒作型的小股票出現集體跌停的情況,我覺得已經在反映這個預期。再往后,隨著注冊制進一步臨近,隨著金融反腐的進一步推進,隨著很多監管政策的改革、變化,我們相信在最后這兩個月到明年一季度,市場的風格很有可能發生變化。一定要明白監管層是希望股市長牛,所以壓一壓,并不是要把市場搞砸了。
4.為什么相信大金融還能走牛?
有幾個因素讓我有信心。之前也說過,我們未來五年要有30萬億的資金要進入權益市場里,這是大的判斷,而最近習大大親自把股票市場列作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去發展,可能在這個時候冒然把市場搞砸嗎?不可能的。這個資金還是要源源不斷進來的,只不過資金要進的更持續,而且要想辦法進入真正的好企業。現在大批資金正在找出路,房地產,高利貸,信托,互聯網金融,債券領域過度沉淀的資金,他們沒有別的地方去,很大可能來股市,監管層近期應該是看到這些資金在蜂擁入市,所以才要控制下節奏。監管層的數據應該掌握得更加清楚,就算是我們自己跟蹤的數據,最近兩融業務上升速度也是非常迅猛,而且里面有不少的融資資金是到了炒作型股票里。
但是券商股不用過度擔心,因為目前估值和盈利增長都不錯,而且因為本土大資金最喜歡的就是券商股,如果這個方向不變的話,假設明天有一個特別大幅的低開,或許這個時候反而是選擇一些優秀的券商低位買入的黃金時機,尤其是錯過上一輪暴漲的投資者。
券商股里買什么呢?我也說過很多次,估值太貴的,尤其50倍動態市盈率以上的公司要小心一些,這次可能會讓風格朝著價值的方向轉一下。中等估值水平的券商或許受到青睞,例如長江,新大招等。
這個時點也可以加些保險銀行,例如我們主推的新國太組合,銀行里面多買一些城商行或是有改革預期的股份制銀行,比如寧波、光大、北京,華夏我覺得就挺不錯的。
5.人民幣國際化就買大金融
這個周末又出臺一個重磅的消息,拉加德親自說支持中國加入SDR,這個基本相當于管理層已經提了一個方案到董事會,同時董事會的主要董事都分別公開表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都已經公開表態,那么應該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了。
回到我們之前強調的人民幣國際化就買大金融,這個不會變,和2005年7月一樣,我們回顧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進程,2005年7月就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起點,這是中國A股市場從1000點崛起的重大外部背景,而股權分置改革是內因。我們這一輪股市改革的外因是人民幣國際化,而內因則是大改革。
周末很多人看到了金融反腐又進一步,這說明下來改革也會加速。金融反腐與金融改革是并進的。
6.GDP增速和大金融股的走勢到底是什么關系?
我問很多人,2014年初GDP是將近8%,到現在6.9%,但是股市從2014年初到現在是漲了70%,怎么解釋?解釋不了。我還是那句話,市場股價最相關的是貨幣因素,最近有一個很好的現象,M1的同比增速在10月最新數據是14%,明顯回暖,和股市依然十分相關?!禡1定買賣》還是很實用的,現在這個指標依然有效,所以盯貨幣更有意義。
7.金融股的基本面到底如何?
第一個是證券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樣?很多人說現在券商估值高了,今年券商盈利,像主流券商盈利都在一百億以上,明年會不會大幅的下滑,交易量跟不上就完蛋了?我給大家做一個測算,兩融業務按照最新預測,明年底可能重回2萬億,因為這個市場的融資需求始終存在,而場外配資已經沒有了,我們如果判斷市場繼續是穩步向上,明年回到4500點以上,兩融金額也是穩步上升,很有可能回到前期高點?;乜唇衲耆谫Y融券的數字:1季度1.26萬億,2季度1.98萬億,3季度1.1萬億。而如果明年底能到兩萬億,那么代表兩融日均余額應該在1.6萬億左右,比今年增長30%。
明年6月底以前要推戰略新興板,注冊制可能會同步,新三板分層機制馬上退出,股權融資將有大幅提高,投行這塊收入應該會有大幅提高。
有人說交易量沒這么大,我同意,而且一些券商的傭金率還要下降,但是經紀業務可以靠兩融來支撐,同時投行業務,資管,自營做市都在高速發展,整個利潤30%增長是可以預期的。主流券商的估值是多少?目前15倍的PE,2倍的PB,不算貴,因為券商是金融子行業中資產質量最優秀,增長最確定的行業.
對于銀行來說:很多人看到不良貸款率會提高。我們做了一個圖,你會發現不良率和股價是一個方向變動的,不良率往下的時候銀行股股價往下,不良率往上銀行股往上,說明股價比銀行基本面要提前,沒有人看到你的數據再買股票。記得2013年很多人說銀行不良貸款率會三年到10%,現在三年過去了,不良率才到1.5%,其實啊,辦法總比困難多,別自己嚇自己。
對于保險來說:明年的開門紅很可能超預期,要重點關注,保險的行情也可能會提前,保險的費率改革包括投資領域進一步市場化,都使保險股的股價有很大空間。
8.到底金融股有沒有超額收益?為什么總在最后季度發飆?
很多人說金融股沒有超額收益,其實2012、2013、2014、2015金融股都有超額收益,尤其是在最后一個季度,只不過是不同的子版塊就是,為什么最后一季度發飆?理由很復雜,從資金博弈角度出發,我的判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本土公募機構往往排名是在最后兩個月,最后一個季度是最關鍵的,調倉的動機是最弱的,因為本土公募的倉位是公開的,你買什么股票所有的機構都能看到。而又不愿意最后調倉,或許其他的大資金如果要發動行情,恰恰喜歡找本土公募持倉量最少的時機進行買入。
近期看看龍虎榜數據,公募基金很多是在賣出金融股,這點基本上應該是比較確定的。那現在金融股持倉應該更低了,所以要小心哦,說不定又有行情了。
第二,每年最后兩個月改革都會加速,因為黨的全會往往在10月或11月,因此在開完會后,會有更強的共識推動改革。同時一年的改革任務往往要在最后時點完成攻關。而金融股的走勢最相關的內因就是大改革,改革對股價形成明顯正面刺激,自然最后時點也往往是金融股表現好的原因。
再次強調,大家一定要相信大金融有大機會的判斷,尤其是今年最后這兩個月和明年第一季度,我覺得風格會切回到大金融領域,不要認為金融股沒有機會。如果大金融真的開始崛起,那么由于強大的吸金效應,小妖票沒有流動性的現象可能又會重現。而我感覺,現在本土大資金剛剛進場,因此對市場整體不要太悲觀,但是個股分化,風格切換不要忽視。并不是叫大家都只買金融股,而是說,最少要到標配30%,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我們的排序依然是證券、保險、銀行。但是風格會有所切換,從市值偏小,估值過高的股票,向中等市值,反而具有轉型和改革動力的股票去切換,這是我的判斷。
最后還是再強調下,大資金剛剛進場,記住這個大數,5年30萬億的資金要進入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