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核心區建設 閩重點打造三條對外合作走廊】福建官方17日對外發布《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勾勒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具體路徑和發展藍圖。
福建官方17日對外發布《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勾勒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具體路徑和發展藍圖。
今年3月,國家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依此制定該方案,加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
從該方案可見,福建建設“海絲”核心區,重點打造三條對外合作走廊:一條西線合作走廊,從福建沿海港口南下,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向西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一條南線合作走廊,從福建沿海港口南下,過南海,經印度尼西亞抵達南太平洋;一條北線合作走廊,從福建沿海港口北上,經韓國、日本,延伸至俄羅斯遠東和北美地區。
三條對外合作走廊如何推進建設?該方案提出了加快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產業對接合作、加強海洋合作、拓展經貿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發揮華僑華人優勢、推動閩臺攜手拓展國際合作、創新開放合作機制等八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梳理上述八項主要任務可以發現,東南亞是福建深化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的重點。
僅以設施聯通為例,福建將爭取開通福建—臺灣—香港—東盟郵輪航線;將廈門建成中國至東盟的國際航班中轉地;鼓勵國內外航空公司開通和加密至東盟國家的航線;推進與東盟國家跨境運輸便利化,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探索推進與東盟國家口岸通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打造便捷的通關體系;積極推動與東盟國家的信息走廊建設。
這是由福建獨特的“僑”的優勢決定的。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僑華人達1580萬人,其中約八成在東南亞,達1250多萬人。而且,東盟已是福建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
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福建深化與東南亞的合作都有天然的優勢和氛圍。因此,福建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優勢,激發僑商參與“海絲”核心區建設熱情;推進在福州、廈門分別設立“海絲僑緣館”,支持泉州建設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加強華僑華人情感聯系。
“臺”,是福建建設“海絲”核心區的另一個獨特優勢。通過深化閩臺交流合作促進“海絲”核心區建設,通過“海絲”核心區建設提升閩臺交流合作,成為福建的選項。福建支持閩臺企業攜手拓展東盟等國際市場,支持臺資企業參與福建港口建設,支持自貿試驗區與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加強合作。
福建省發改委負責人認為,加快建設“海絲”核心區,有利于深化中國與東盟等“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展;也有利于擴大閩臺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情誼與共同利益,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如今,福建已搭建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平臺,推進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經貿、海洋、人文等各領域的合作。
根據方案確定的功能定位,福建“海絲”核心區將努力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如是,“十三五”的福建有了更廣闊的暢想空間,福建加快發展的新引擎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