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央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表態將影響今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預計明年對樓市的政策態度將會更加寬松。
11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習近平在會議上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這也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首次對于房地產去庫存的表態。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央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表態將影響今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預計明年對樓市的政策態度將會更加寬松。
三四線樓市庫存壓力巨大
樓市“3·30新政”之后至今已有半年多,效果如何引人關注。這其中,剛剛結束的“金九銀十”的成績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948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而此前1-9月的增速比前8月提升了0.3個百分點。
增速回落的一個原因是三四線城市樓市的低迷。國家統計局前不久公布的前10月房地產數據顯示,10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8632萬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萬平方米。
1-10月份,非重點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比1-9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拉動全國銷售整體下行;而40個重點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與1-9月份基本持平,這是房地產市場處于穩定狀態的重要因素。
對此,專家也指出,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問題,讓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分化越來越明顯的“冰火兩重天”。今年以來,即便有限購取消、降準、降息等利好政策,三四線城市依然面臨巨大的樓市庫存壓力。
樓市的蕭條必然影響到土地市場。土地市場表現與新房市場成交走勢息息相關,新房市場的分化現象也在土地市場重演。數據顯示,前10月,房地產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3.8%,土地價款下降25.2%,從各線城市來看,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應下滑,分別環比下降38%和58%。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表示,盡管今年樓市明顯回暖,但真正有前景的也就十幾二十個城市,其他城市多進入到不溫不火的狀態,因此這些城市在全國的城市總量中,畢竟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樓市去庫存基調不會改變
房地產投資下滑已經嚴重拖累經濟增長。地產投資增速已經從今年初的雙位數區間逐漸降至10月的2%。從宏觀經濟局勢出發,地產的高庫存問題必須破解。怎么破?學者和機構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如果在建面積和房地產開發投資都下行,那么房地產建設過程中對鋼筋、水泥、建材、機械、交通運輸、煤炭等各方面的需求也會相應下降。“而且這些行業中還有一些產能過剩已經很嚴重,如果明年繼續淘汰產能過剩,必然對工業生產和對投資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民生證券研究所執行院長管清友就指出:“房地產定位常態化,短期核心去庫存,長期核心是要持續。而去庫存要兩手抓:一方面激發合理需求,房地產信貸和利率政策有望進一步松動,尤其是住房公積金的作用有望得到強化,國家住房銀行或提上時間表。另一方面讓市場決定供給。”此外,管清友還指出,保障房的思路或加快從增量建設轉向存量購買,加快去庫存過程。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無論是從宏觀經濟增長層面,還是從人口紅利層面,大多數城市仍然會面臨庫存量偏大的問題。這也就決定了2016年樓市“去庫存”基調不會改變。
相關政策或再度次第出臺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首次表態讓樓市去庫存之后,后續聚焦三四線城市樓市去庫存的政策或將再度次第出臺。
在習近平正面表態之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隨即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也透露出政府將在財政、貨幣等宏觀調控政策將合力加碼穩增長的清晰信號,并明確提出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
張大偉表示,購房落戶一直是大多數城市落戶的主要來源。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存在有房無當地戶籍現象,其他城市有房基本都可以落戶,按照這一邏輯,目前很多已經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人口并未購房。因此,戶籍改革后,預計將出現更多的購房需求。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戶籍制度改革為契機增加樓市購買需求,這樣的政策邏輯很難在短時間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短期內樓市去庫存政策可能還將以市場刺激為主。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院長楊紅旭也認為,在經濟“穩增長”的總基調下,房地產業也必須穩定發展,繼續去庫存,提高房企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促使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回暖。楊紅旭預計,“十三五”期間房地產政策將總體保持偏暖狀態,對樓市有保有壓的調控還會持續。
展望未來,如果說“去庫存”是樓市的關鍵詞,那么“結構性改革”無疑是中國經濟政策的主旋律。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看來,結構性改革不僅是今后改革的重頭戲,也是考驗我國經濟能不能轉型升級的關鍵。他認為,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需要結構性改革來推進,并在需求結構、投資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等方面同時發力方能看見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