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月通脹數據北京時間周二晚上出爐,盡管CPI本身數字并不高,只有0.2%,但大量分項指標顯示,美國的通脹數據比較符合貨幣政策緊縮要求,而不是繼續寬松。
美國10月通脹數據北京時間周二晚上出爐,盡管CPI本身數字并不高,只有0.2%,但大量分項指標顯示,美國的通脹數據比較符合貨幣政策緊縮要求,而不是繼續寬松。
本周二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CPI數據仍然低位徘徊,但去除能源和食品后的通脹,包括服務業通脹都維持在較高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伊始時的水平。
根據彭博社的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那便是包括能源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大宗商品整體價格下跌對名義通脹率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一旦去除能源和食品價格計算的通脹率會相對高很多,尤其是醫療服務和房屋、房租價格上升較多。
根據加拿大皇家資本市場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湯姆·波切利的計算,同比CPI數據盡管較低,但必須考慮到油價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計算的月度通脹擴散指標顯示10月通脹出現了大幅上漲。
“說真的,內部因素還是很強勁的,我們的15品類擴散指數凈增加了9個點至18個月新高。”波切利表示。
波切利還認為,美聯儲更關注的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指數,目前同比水平在1.3%,很快便會追上核心CPI數據,因為明年醫療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就要變革。無獨有偶,高盛的亞歷克·菲利普斯也認為醫療通脹注定將在2016年上升,政策對該部門通脹水平帶來的壓力將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