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關于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顯示,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0439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總支出33681億元,比2013年增長17.2%;支出增幅高于收入。本年收支結余6758億元,年末滾存結余51635億元。
日前,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關于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顯示,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0439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總支出33681億元,比2013年增長17.2%;支出增幅高于收入。本年收支結余6758億元,年末滾存結余51635億元。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出現年度繳費赤字
此次決算報告中,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項,剔除財政補貼等收入,2014年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為18726億元;基本養老金支出為19045億元,收支相抵為負的319億元。這表明,職工養老保險在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多年后出現年度繳費赤字,僅2013年該項收支差額還為正的912億元。
“十二五”時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年均增長18.6%,收入年均增長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出6.6個百分點;全國職工醫保基金和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分別高出2.5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雖然從此次決算報告來看,收入仍大于支出,但由于養老金收入主要由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和利息收入等構成,所以在剔除財政補貼等收入后,實際2014年職工養老保險當期結余已出現收不抵支現象。
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基金一直保持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態勢,收支矛盾日漸突出。與此同時,根據財政部數據,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從2003年的544億元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3309億元,11年間財政補貼漲了5倍。人社部今年7月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顯示,即使包含財政補助,2014年已有河北、黑龍江、寧夏三省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
盡管決算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年末滾存結余3037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末滾存結余3854億元,兩者共計約3.4萬億元,但在一些年輕勞動力流出省份,養老保險不平衡問題早已出現,且范圍仍在擴大。近日出版發行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百問》透露的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扣除財政補貼后,當期收不抵支省份達到22個。而這一數字在2011年為12個。
根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2013年估測結果,如果繼續執行現有養老保險體系,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就會出現資金缺口;然后過6年,也就是到2029年,累計結余將消耗殆盡。目前來看,職工養老保險缺口出現時間顯然已經提前。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表示,“若按現有3000億元的財政補貼,2024年上述萬億滾存結余將用光。”
以保基本為優選目標
養老金改革勢在必行“十二五”時期,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日趨健全,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保障人群持續增加,保障水平也明顯提高。但必須看到,目前社會保障制度設計和運行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財政部長樓繼偉日前撰文提出,中國社保制度建設“必須立足基本國情,以保基本為優選目標,防止高福利傾向。”樓繼偉認為,目前社會保障制度隱患突出表現在社會保險制度沒有體現精算平衡的原則,基金財務可持續性較差。
據悉,下一步社保領域將進行或研究的改革任務包括:合理調整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改進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研究完善個人賬戶余額繼承政策;適時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領取年齡;擴大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研究實行參加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增長機制等。這些改革都將影響每一個人。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則表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不可持續的根源就在于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本想發揮兩種制度的優勢,但實際上卻承受了兩種制度的劣勢。
中國1997年開始實施的“統賬結合”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模式,其初衷是將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優勢發揮出來,目的是實現預期穩定和多繳多得。但在制度的實際執行中,混賬管理導致個人賬戶空賬運行,使這一制度名存實亡。
因此,胡繼曄建議盡快修改《社會保險法》,將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分離,將社會統籌作為第一支柱,降低費率提高繳費剛性,由政府兜底,促進制度公平;將分離后的個人賬戶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一起作為第二支柱,完全由企業和個人來承擔責任。
中國的養老保險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兜底”的基礎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商業保險。從我國養老體系看,由于起步晚、體制尚未理順等原因,呈現出第二、三支柱十分欠缺的現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祖繼曾表示,通過稅收遞延激勵政策,可以鼓勵社會公眾積累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養老金,不僅有利于促進保障體系建設,且可大大減輕財政負擔。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社保基金支出增幅超過收入,是由于國企對養老金的歷史欠賬與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疊加”造成,各地收支水平不一,只是由于各地人口結構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王堯基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像現在這樣靠財政“兜底”,還是要“多管齊下”。一方面,要盡快劃撥國企股份或利潤給社保基金,以還歷史欠賬。另一方面,要盡快通過部分養老金進入股市等舉措實現其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