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新一輪供暖季節的到來,我國天然氣的需求較前期略有好轉,再加上個別地區受雨雪天氣的影響,運輸周期加長,出貨相對受阻,利好周邊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報價上漲,天然氣市場初顯回暖跡象。
隨著近期新一輪供暖季節的到來,我國天然氣的需求較前期略有好轉,再加上個別地區受雨雪天氣的影響,運輸周期加長,出貨相對受阻,利好周邊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報價上漲,天然氣市場初顯回暖跡象。但依目前天然氣市場回暖的程度來看,往年冬天常常出現的“氣荒”現象今年或不再出現。分析師認為,在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后,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后市所面臨的挑戰依然艱巨。
11月19日,非居民用天然氣下調方案正式出臺,下調幅度在0.7元/立方米,自11月20日起執行?!按舜蜗抡{是年內繼4月1日存增量氣并軌后的第二次下調。”中宇資訊分析師劉麗對記者表示,“從第三季度開始氣價下調預期強烈到10月底氣價下調臨時落空,市場人士的關注積極性不減?,F在靴子落地,氣價改革再迎好時機!”
中宇資訊分析師白雪對記者表示,隨著近期新一輪供暖季節的到來,我國天然氣的需求較前期略有好轉,再加上個別地區受雨雪天氣的影響,運輸周期加長,出貨相對受阻,利好周邊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報價上漲,天然氣市場初顯回暖跡象。但依目前天然氣市場回暖的程度來看,往年冬天常常出現的“氣荒”現象今年或不再出現。白雪認為,在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后,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后市所面臨的挑戰依然艱巨。
市場需求如何促動?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九屆中日石油市場研究成果交流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表示:“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正面臨低水平相對過剩和消費不足的雙重矛盾。”據中宇資訊統計,2005年~2015年這1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始終呈現連續增長趨勢。2005年~2013年,我國天然氣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天然氣年消費量由460億立方米增加至1676億立方米,年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然而近兩年,受國際油價下跌、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下滑以及下游市場開發難等因素的影響,天然氣需求增速大幅放緩,2014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已降至6.56%。2015年1~9月我國天然氣的表觀消費量為1353.89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僅增長2.12%。比照2014年10~12月天然氣的消費量,中宇資訊預測,2015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或為1900億立方米,遠遠低于“十二五”規劃中所說的2015年消費量為2300億立方米的預期值。屆時,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白雪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低油價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下游產業對天然氣的消費增速遠低于天然氣的生產增速,我國天然氣資源過剩風險凸顯。當前,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正在加速,據中宇資訊了解,此次氣價改革并不局限于調整價格,還包括與價改相關的其他配套政策出臺。目前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方案等已送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有關企業、行業協會征求意見,同時委托有關單位對改革方案進行評估論證,并有消息稱具體政策有望年底出臺。屆時,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下調,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的經濟優勢將逐漸回升;隨著氣價的逐步放開,價格的波動可更快地向下游環節傳導,亦有益于促進下游開發,從而助力天然氣需求增長。
LNG市場能否擺脫低迷?
劉麗表示,2015年國內LNG市場可謂落入熊市陷阱,整個年度跌勢不止,傳統需求旺季亦未有持續回漲跡象,10月份天然氣下調方案出臺的預期已使國內LNG市場表現紊亂,而11月稍有起色的市場或因天然氣價格下調而降價促銷,上行希望或再度落空。
就LNG工廠來看,以主流產區陜西地區為例,目前液廠的氣源成本為2.04元/立方米,綜合成本為3700元/噸上下,而目前市場主流出廠價在3220~3320元/噸,工廠虧損400~500元/噸。按天然氣下調0.7元/立方米來計算,LNG工廠的成本將下降1000元/噸至2700元/噸。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呈現持續探底的運行態勢,油價不斷下跌,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導致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劉麗認為,此次天然氣價的再次下調成為行業的重大轉折點,氣價下調縮窄供應廠商的利潤空間,而對其下游工業用及車船用市場帶來契機,對國內LNG市場來說或許是一個轉機,全國長周期停工的近1600萬立方米/天的LNG項目將有望東山再起,低價進口貨對國產資源的沖擊或將得到一定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