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私募機構“失聯” 投資者兌付無門】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公告了一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在這份名單公布了12家私募基金公司,其中10家為無產品管理的私募,一部分采用自有資金運營,一部分屬于空殼公司。
11月2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公告了一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在這份名單公布了12家私募基金公司,其中10家為無產品管理的私募,一部分采用自有資金運營,一部分屬于空殼公司。
11月2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公告了一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包括華天國泰、中融坤瑞、中元寶盛等12家私募基金公司,其中9家位于北京。
按照基金業協會的通報,無論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抑或短信,協會均無法與這些機構取得聯系,這些私募機構也沒有在限定時間內回復相關情況。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從今年9月29日起,基金業協會實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當出現一些情形后,將會被認定為“失聯(異常)”機構。記者發現,該批12家“失聯(異常)”的私募機構中,一些私募正是去年兌付危機頻出的有限合伙企業,比如其中的中元寶盛(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12家私募失聯 10家為無產品空殼公司
9月29日基金業協會發布公告,為了加強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管理工作,基金業協會從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實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當私募機構出現一些情形時,將會被認定為“失聯(異常)”。
上述情形包括:“通過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預留的電話無法取得聯系,同時協會以電子郵件、短信形式通知機構在限定時間內未獲回復。”存在上述情形時,協會通過網站發布“失聯公告”催促相關機構主動與協會聯系,公告發出后5個工作日內仍未與協會聯系的,認定為“失聯(異常)”私募機構。
11月23日,也就是在建立起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的50天后,基金業協會公布了一批失聯(異常)私募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包括了12家私募機構,按照注冊地分類其中9家在北京,一家在深圳,一家在蘇州,另一家在湖北。
這12家私募分別是:華天國泰、中融坤瑞、中元寶盛、融易融、銀河瑞盈、中投華融、萬弘基金(蘇州)、湖北奧信創業投資、幸匯財富、洲海鴻潤、北京幸福財富投資以及深圳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業界表示,這表明,這10家無產品管理的私募,一部分采用自有資金運營,一部分屬于空殼公司。基金業協會做實私募機構備案制,淘汰空殼私募機構的努力正在起作用。
一名了解該公示制度的人士透露,這些私募機構都在基金業協會登記過,但現在打電話已經打不通。“通過電話、郵件、發短信都聯系不上了。”
據了解,基金業協會會按照失聯辦法,在走過失聯程序后確定是失聯的就會予以公布,通常這些私募機構是窮盡了所有的聯系方式都沒有辦法找到。
記者與一名購買了中元寶盛產品的投資者王凱(化名)取得了聯系。王凱告訴記者,其于去年購買的中元寶盛的一年期產品至今未兌付,而中元寶盛相關負責人也已經無法取得聯系。
當王凱發現中元寶盛可能有問題后,于今年3月末通過網絡向北京證監局投訴,北京證監局并在8月11日向該投資者發出了一封告知函。這份告知函顯示,北京證監局核查到中元寶盛系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其根據協會登記備案信息無法與公司相關人員取得聯系。
同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對中元寶盛工商注冊登記的住所進行了抽查,北京證監局也對中元寶盛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系統中登記的辦公地點進行了走訪,均無法聯系到公司。
針對目前無法聯系到這12家私募機構,基金業協會表示,“限你公司于本公告發出后5個工作日內與協會聯系,并回復相關情況說明,逾期則認定為‘失聯(異常)’私募機構。”
截至2015年10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1821家,其中已備案私募基金20853只,認繳規模4.89萬億元,實繳規模4.04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33.92萬人。
投資者兌付無門
盡管王凱拿到了北京證監局的告知函,但這對他來說實際意義不大。“建議您通過其他合法途徑維權。”北京證監局表示。
投資確認函顯示,王凱于2014年7月9日認購了由中元寶盛(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北京中元盈信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中元寶盛依林山莊“FD”項目》,投資期限為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1%。
不過,王凱告訴記者,一年后他并沒有按時拿到本金及收益,并且中元寶盛已經處于“失聯”狀態。“現在是中元寶盛這個公司已經失聯找不到了,也就是跑路了。公司的網站已經打不開了。”王凱說。
據悉,王凱購買中元寶盛的這個產品,是通過一家名為姆桑投資(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姆桑財富”)的第三方財富公司。王凱認為,當中元寶盛出現了兌付問題后,姆桑財富有義務償還應得的本金與收益。
在王凱與姆桑財富的協議書中,作為甲方的姆桑財富表示,“甲方作為第三方財富公司,在此承諾承諾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有關此項目造成的問題,甲方保障乙方(即王凱)的本金收益可以兌付,如出現問題,甲方愿意賠償乙方本金及收益。”
簽署該協議書的時間是2014年7月9日,隨后在2014年7月10日簽署的一份《承諾函》中,姆桑財富作為甲方承諾“該基金公司和項目都是真實存在的,基金公司和項目本身出現違約不能按期兌付,甲方自愿在2015年7月25日前退還乙方的本金。”此處的乙方即王凱,基金公司即中元寶盛。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姆桑投資成立于2011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陳春亮,注冊資本是6億元人民幣。
“我這邊主要介紹的是姆桑財富。本來答應我7月25日到期給我錢,到期后他說先是晚一兩個月,說是公司經營有點困難。一個多月之后他說在11月之前把錢還給我。但是11月2日給他打電話,老總陳春亮說公司經營困難沒錢給。”王凱說。
基金業協會:將對不符合要求私募管理人進行自律管理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中國基金業協會23日在《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的問題解答》中稱,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關于私募基金管理人防范利益沖突的要求,對于兼營民間借貸、民間融資、配資業務、小額理財、小額借貸、P2P/P2B、眾籌、保理、擔保、房地產開發、交易平臺等業務的申請機構,這些業務與私募基金的屬性相沖突,容易誤導投資者。
為防范風險,中國基金業協會對從事與私募基金業務相沖突的上述機構將不予登記。上述機構可以設立專門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機構后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在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同時也從事上述非私募基金業務的,應當相應建立業務隔離制度,防止利益沖突。
同時,為落實《暫行辦法》關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專業化管理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稱和經營范圍中應當包含“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相關字樣,對于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含“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相關字樣的機構,中國基金業協會將不予登記。基金業協會稱,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應按照上述要求進行整改,下一步協會將對不符合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