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不升反降。昨日,銀率網發布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下降0.05個百分點。
年底將至,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不升反降。昨日,銀率網發布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下降0.05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上周(2015年11月14日至11月20日)北京地區發行的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總數為39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4.32%,較之前一周下降0.05個百分點,平均投資期限為121天。
銀率網統計顯示,上周下降最多的是1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較上一周下降了0.86個百分點至4.58%。盡管如此,1年期以上的理財仍然是各期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最高的。上周,1至3個月期限以及6個月至12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均下降0.03個百分點,分別降至4.25%和4.54%。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臨近年底,銀行希望通過提高中短期理財產品收益來挽留和吸納資金的傾向比較明顯,另一方面降息和低利率成為市場對未來的預期,銀行從利率風險角度考慮,降低長期產品的收益,更為理性。
實際上,銀行今年并不缺錢,也被業界看作是銀行理財收益今年底難以高企的重要因素。而上周央行執行定向降準,以及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業界均解讀為加碼寬松,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就對銀行理財市場的影響來看,這兩項政策對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影響更大一點,定向寬松可能會使相關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進一步下滑。”銀率網分析師建議,在收益持續下滑的情況下,綜合考慮風險和收益情況,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大型城商行的產品相對更有優勢,投資者可加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