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法集資案件發案區域來看,今年1-9月份,91.2%的案件發生在天河、越秀、海珠、番禺、白云及荔灣六區,其中天河、越秀兩區發案數占全市總量的61.7%。大案要案中,既有嫌疑人在廣州,受害人遍布全國的情況;也有嫌疑人在外地,廣州居民群體受害的現象,形成了跨區域、網絡化的復雜犯罪形態。
邱億通在通報會上表示,近年來由于受經濟下行和“三期疊加”等因素影響,全國非法集資活動呈現持續高發態勢,廣州市非法集資案件也居高不下,形勢嚴峻。據統計數據顯示,廣州非法集資案件于2012年迅猛增長,2013年達到歷史峰值,之后呈現高位運行的態勢,2012年至2014年三年年平均立案94宗。
從非法集資案件發案區域來看,今年1-9月份,91.2%的案件發生在天河、越秀、海珠、番禺、白云及荔灣六區,其中天河、越秀兩區發案數占全市總量的61.7%。大案要案中,既有嫌疑人在廣州,受害人遍布全國的情況;也有嫌疑人在外地,廣州居民群體受害的現象,形成了跨區域、網絡化的復雜犯罪形態。
高發原因
多發區域
涉及領域
新興騙局
非法集資的犯罪手法也越來越多樣。邱億通表示,廣州市非法集資犯罪已經涉及外匯、黃金、白銀、股權、保健品、農林牧漁業等多個領域,作案手法主要有借款付息、轉讓股權、預購分銷產品、代為理財等多種方式。
P2P是近年來形成的一種金融業態,發展很迅猛,平臺增長的速度很快,但是問題也相應地大量出現。據了解,近年來,犯罪團伙開始利用互聯網P2P金融借貸平臺實施作案,據統計,1-9月份,廣州已受理涉互聯網非法集資案件8宗。
識破騙局教你兩招
●非法集資有四個特征
非法集資主要具備以下四個特征要件:一是非法性。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如生產經營、商品交易等)等形式吸收資金;二是公開性。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微信、微博等社交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形式多種多樣,以虛假宣傳居多;三是利誘性。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是社會性。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同時滿足以上四個特征要件的,可以基本判定就是涉嫌非法集資犯罪。
●小心網絡借貸平臺陷阱
投資者選擇P2P平臺投資時,應高度注意識別以下四種可能涉及非法集資的情況:一是流動性高、宣稱“可以隨時贖回”的P2P產品;二是只有產品名稱、收益率、期限、起投金額的產品;三是P2P平臺先從第三方受讓債權,然后轉讓給平臺投資者的產品;四是P2P網貸基金。P2P網絡借貸屬于信息中介機構,只能進行“點對點”、“個人對個人”的交易撮合,不能充當信用中介,投資者簽訂借款合同的對象不能是平臺本身,且平臺不得對投資提供擔保、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非法集資
就是這么干的!
非法集資危害社會,“陷阱”越來越多,市民需小心。昨日,廣州市召開了2015年廣州市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通報會。廣州市金融局副局長邱億通介紹,今年廣州市非法集資案件受理及立案數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犯罪手法多樣,新興案件涉及互聯網特征,非法集資案件多數以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等中老年群體為侵害對象。
今年以來,受理及立案數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截至10月底,受理非法集資案件89宗,超過去年整年數量23宗;立案69宗,超過去年整年數量16宗。立案涉案總金額達50.1億元,是去年整年數量的2.5倍。
邱億通還介紹到,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群體缺乏投融資知識、不善于利用網絡辨識騙子公司真實身份、生活圈子單一等弱點,通過組織免費旅游、茶話會等活動接近中老年群體,采取噓寒問暖方式騙取信任,趁機介紹虛假投資項目,很多退休老人不明真相,被騙去養老金及畢生積蓄,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