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于2015年11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開。正和島首席架構師劉東華出席并演講。
圖為正和島創始人、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創始人劉東華。
“首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于2015年11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開。正和島首席架構師劉東華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內容。
尊敬的各位前輩、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中午好!感謝世華智業和商界傳媒集團邀請我參會,這次大會的主題叫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傳統的商業企業家和社會企業家到底有什么差別?
為什么大家會有疑惑呢?說社會企業、商業企業都是企業,社會企業家、商業企業家都落在企業家,所以主體是沒有變的,差異在哪兒呢?一實一虛。虛的,上午很多重要的嘉賓都提到了,就是為什么?我們做企業為什么?你到底是使命、責任、價值觀驅動,還是欲望、快感?是利益最大化,是什么在驅動你?上午也有人說了找得到初心,那顆初心是什么?這個虛的。
中國做企業,現代意義上的企業都是從西方學的,西方幾百年的商業文明,公認的傳統企業的價值觀——股東利益最大化,沒有人反對這樣的理念,幾乎所有的企業追求的都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欲望,各種世俗追求最大化,也沒錯,因為這幾百年驅動了人類歷史最蓬勃、最快速的發展。但是,社會企業家一開始的著眼點就不是利益最大化,不是欲望最大化的滿足,而是為社會解決問題。社會企業初心就是為社會解決問題,把這份責任和使命當作自己的價值原點。
why后面是how,如果你是為了股東利益最大化,欲望追求的最大化,你就可以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只要不違法,甚至違法了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樣的。所以一個why、一個how,基本上從虛的層面上就界定了傳統的商業企業和社會企業的本質差別。
狹義的社會企業和廣義的社會企業差別,狹義的社會企業就剛才說的,實際上有點像公益人士,非營利機構,過去很多創始人都是這樣的。但是他覺得非營利機構、公益平臺,他缺乏企業足夠的動力,員工很優秀,但是得到的價值存在很有限,動力不足,所以就想用企業的方式,但是狹義的社會企業,他是不分配利潤的,他用企業的方式創造價值,為社會解決問題,當然他要有投資人,包括捐贈人。但是這個社會企業他并不見得不掙錢,他可能很掙錢。但是他的創始人、投資人、股東不分配,根據股權按照傳統企業所應該得的利潤,所有的價值只用于不斷地把這個事業做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大,越來越久。
不管狹義還是廣義的,why和how是前提、基因是一致的,狹義的社會企業不分配利潤。為什么大家會有疑惑?說我不是社會企業,我在承擔社會責任,我也在努力解決社會問題。廣義的社會企業有點像馬云說的“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而且可能有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和引領模式,不是為了掙錢,但是可以掙很多的錢,甚至將來成為全世界最能掙錢的偉大企業,它是分配利潤。現在在公益界,在社會企業研究的專家們,實際上對什么是社會企業、什么是社會企業家有各種說法,包括我的實踐,從虛的角度就是why和how,從實的角度就是是否分配利潤。
在座的企業家朋友們,我相信有很多正在由傳統的商業企業向社會企業轉型,或者說在進化,實際上大家可能正在變成廣義的社會企業家,這是我對什么是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家的簡單的理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