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銀行理財產品最近會頻現提前終止?“由于產品所投資的項目運作需要”、“因市場波動”等提法,是多數產品在公告時的表述。
“我買的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本來到期時間是今年12月27日,但是銀行通知我已經提前終止了該產品,實際到期日是10月29日,比原來少了59天。”廣州市民王女士向信息時報記者反映,她購買的一款1年期銀行理財產品最近提前結束了,雖然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保持5.5%不變,但時間縮短了從而導致實際收益下滑。
前8個月有50款提前終止
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今年很常見,近日多家銀行均發出了關于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通知,不僅有股份制銀行,甚至還有幾家國有大行。信息時報記者通過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1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逾百只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創出了2011年以來的同期最高紀錄。從歷史數據看,在2011年至2014年同期,出現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僅分別為33只、44只、55只和38只,都及不上今年的水平。
從產品存續期來看,提前終止的產品主要集中于“1至3個月”、“3至6個月”、“6至12個月”、“24個月以上”,尤其是1年期品種較多。而從產品收益類型看,非保本型最多,達到45只。
銀率網的統計數據也顯示,9月份和10月份,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理財產品中,有33款提前終止。今年前8個月,僅有50款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為何銀行理財產品最近會頻現提前終止?“由于產品所投資的項目運作需要”、“因市場波動”等提法,是多數產品在公告時的表述。
兩因素導致提前終止潮
招行理財經理廖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提前終止潮,主要是因為兩方面因素。一是受到央行連續降準降息,市場資金面不斷寬松、基準利率不斷下行的影響。這類產品以信托類理財產品為主,由于這類產品相當于給企業發放貸款,在連續降息的背景下,企業的融資成本也隨之下行,這類企業也很有動力去找更“便宜”資金融資,不少企業提前向銀行償還貸款,因此理財產品也就提前終止了。
二是因為不少期限較長的銀行理財產品,往往不少預期收益率較高,但在成立后遭遇數次降息,各類資產收益率都在下滑,而此前的高收益難以維系,因此選擇提前終止。
“其實一般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說明書規定,銀行有權提前終止理財產品,收益按照投資者的實際投資天數計息,這樣可能對部分投資者最終獲得收益產生一定影響。”廖先生表示,未來一段時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會進一步下跌,提前終止日期距離原到期日越長、投資金額越大,投資者的損失就越大,應盡快采取措施去降低損失。
理財收益何時能止跌?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雖然近兩個月提前終止理財產品數量增加,且收益兌付只能按理財產品實際存續期限,但其實際收益率全部達到了預期最高收益率。不管是提前終止還是到期,如若再投資,收益率下降在所難免。普益數據也顯示,11月14日至11月20日一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2%,延續下滑的趨勢。
那么,理財收益何時能停止下跌?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雖然利率下行較為顯著,但進一步下行空間已經不大,制造業若復蘇,會帶動融資需求,資產荒現狀有望得到改善。據此或可預計,理財市場收益跌幅會逐漸收窄,有望在年底到一季度進入平穩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