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2020年中國GDP總值需達82萬億人民幣】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28日在此間表示,要想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條件下實現2020年達成全面小康的目標,應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實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28日在此間表示,要想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條件下實現2020年達成全面小康的目標,應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實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
10月27日至28日,第十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高培勇在28日的致辭中如是表述。
據悉,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的GDP和城鄉人均收入要實現翻兩番。高培勇分析,根據目前的數據計算,這一目標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GDP的總值將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達3800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1800元。
10月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共中央黨校講話中指出,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未來5年每年GDP增長應為6.53%。
“在未來5年,中國將迎來一個倒逼宏觀經濟政策擴張效應的大環境。”高培勇將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比作“天”,而中國目前正處在“地”上,他指出,從“地”到天需要一個橋梁,而這個橋梁就是宏觀經濟政策。“這座橋梁特別需要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擴張性效應來實現。”
考慮到當前的國際經濟的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殊背景,高培勇認為,僅僅研究年度性的擴張是不夠的,未來五年中國很可能都處在周期性的擴張進程當中。
高培勇還強調,要及時加強對宏觀經濟政策總效應、凈效應的評估,通過將貨幣政策效應和財政政策相結合,整體評估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應是否是擴張的、擴張的效應與所需要的效果是否有距離,從而作出相應政策調整。
“全面小康能否實現、宏觀經濟政策是否能夠發揮實際效應,更多要取決于我們改革的進程。”高培勇指出,整個“十三五”時期不僅僅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布局問題,不僅僅是宏觀經濟政策的擴張性效應得以持續的問題,還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實現問題,“事實上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能夠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得以到位,才可能使我們確保或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樣基本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