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對接東盟的區位優勢,挖掘優勢產業潛力,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優化口岸關檢機制、鼓勵優勢產業布局東盟、力促多元化合作發展,有效提升了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實現外貿逆勢增長。
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對接東盟的區位優勢,挖掘優勢產業潛力,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優化口岸關檢機制、鼓勵優勢產業布局東盟、力促多元化合作發展,有效提升了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實現外貿逆勢增長。
廣西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快速增長東盟保持最大貿易伙伴地位
南寧海關統計,今年1至10月,廣西外貿累計增幅仍然保持2位數增長,1至10月廣西外貿進出口221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6%。其中,出口1325.5億元,同比增長14.5%;進口885.8億元,同比增長12.3%;貿易順差439.7億元,同比增長19.1%。
今年1至10月,廣西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進出口1257.6億元,同比增長15.5%,快于廣西整體外貿增速1.9個百分點。東盟繼續保持廣西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廣西對東盟進出口1107.7億元,同比增長17.2%,占廣西外貿總量的50.1% .
在主要貿易方式上,廣西加工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邊境小額貿易增速略有放緩。1-10月,廣西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783億元,同比增長10%,占同期廣西外貿進出口值的35.4%;一般貿易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進出口726.5億元,占同期廣西外貿進出口值的32.9%;加工貿易進出口516.9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同期廣西外貿進出口值的23.4%。
在東盟國家中,越南是廣西最大貿易伙伴。統計顯示,2014年廣西與越南的貿易額達到163.4億美元,占廣西與東盟貿易的82.2%,占中國與越南貿易的19.5%。
在廣西對東盟的貿易中,投資和承包工程快速發展。2002-2014年,廣西對東盟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從460萬美元增長到17億美元,增長了369倍;廣西對東盟承包工程實際營業額從741萬美元增長到2.2億美元,增長28倍。2014年,廣西核準對東盟投資企業22個,對東盟投資協議投資額18.2億美元,中方投資額17億美元;廣西對東盟承包工程合同營業額2.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2億美元。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通關便利化效果顯現
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對接東盟的區位優勢,挖掘優勢產業潛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平臺,著力建設“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實現了外貿的穩步增長。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廣西處在“一帶一路”最便利對接的交匯點和關鍵區域上,擁有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等開放合作平臺,具有為西南、中南地區乃至中亞各國開拓東盟市場,以及為東盟國家進入中國乃至中亞市場提供服務的良好條件。
區域合作,交通先行。一度被稱為交通末梢的廣西,如今正充分發揮與東盟海陸相連的區位優勢,從海、陸、空等多個層面構建立體的交通架構。
目前,廣西以北部灣港為基點積極推進與東盟國家47個港口的海上互聯互通,去年開通首條直航東盟的外貿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后,定期集裝箱班輪航線已達35條,廣西與東盟地區的文萊、印尼、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建立了海上運輸往來。
與此同時,為完善中國-東盟國際大通道,廣西正積極推進憑祥-河內、東興-下龍高速公路,河內-同登鐵路等重點互聯互通項目。今年2月,廣西北部灣航空正式投入運營,并計劃年內開通南寧至周邊東盟國家的國際航線。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說,廣西正在“打通三大通道、推進五網同建”。一條是聯通海上東盟,一條是聯通陸上東盟,一條是西部南北國際新通道。與此同時,廣西正推進與東盟國家共建高速公路網、鐵路網、海運網、航空網、通信網。
二是構筑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廣西和云南是中國對接東南亞、南亞地區的開放前沿。2013年底,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旨在通過兩省區發展沿邊、跨境經濟,并推動人民幣在東盟、南亞區域影響力提升。
通過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平臺,廣西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東盟貨幣服務平臺、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跨境保險服務中心,形成了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發現機制。2014年,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1561億元,同比增長54%,在西部省(區)中排名第一。
除了金融改革平臺之外,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更成為中國與東盟、乃至與世界各地要素配置最有效的平臺。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介紹,11年來,博覽會吸引了45萬名客商參展參會,展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多方面的商機,推動了企業、行業和商協會的有效對接,日常貿易投資活動從展期向平時延伸,極大促進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
與此同時,欽州保稅港區、中馬“兩國雙園”、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一系列創新性平臺正在實施。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說,借助精心搭建的一系列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廣西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逐步構建起一個踐行國家倡議、支撐西南中南開放發展的新支點。
三是加大通關便利化改革。7月1日,南寧海關啟動“關區通關一體化”改革,廣西企業可以選擇在廣西區內任一海關辦理報關單位海關注冊登記手續,在辦理貨物進出口時可自主選擇企業所在地或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辦理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手續,形成通關全流程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
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優化外貿通關手續,廣西邊檢部門探索開展“5+2”“白+黑”預約通關試點,建立邊民自助通道、檢驗檢疫與海關“直通放行”等新型查驗監管方式。
與此同時,廣西邊境陸路口岸中進出口貨運量最大和人員出入境最多的2個重點口岸開始延長通關時間。
口岸開放和平臺建設有待加強產業合作層次待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中越邊境山水相連,地形復雜,自然形成的便道、通道多,且沒有天然屏障、邊防管控設施滯后,邊境安防穩控壓力大,廣西邊境開放與管控的矛盾也較為突出。廣西現有開放平臺還不能完全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需求。
南寧海關副關長王雅冬、南寧海關綜合統計處處長曾海華、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明龍、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西部處副處長譚遂裕等多位相關人士建議從多個方面加強平臺建設,提升產業合作層次,不斷深化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是注重優勢互補,調整完善產業合作重點。如今一些國際制造企業開始將工廠從國內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因為東南亞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更加便宜,這種產業轉移對外貿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相關人士指出,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是一個大趨勢,建議將中方的技術優勢與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優勢結合起來,同時通過引進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提升高附加值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提升產業合作層次,推動產業合作升級。為了契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不斷拓展產業合作的新領域。專家建議應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新機遇,爭取更多的基礎設施投入,打通沿海產業帶。利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以產業合作為紐帶,形成海洋經濟的供應鏈、產業鏈與價值鏈。
三是探索廣西特色,力爭早日批準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門戶,廣西正在加速推進北部灣自貿區申報工作。廣西應借鑒國內外自貿區申報設立經驗,立足西南邊境對接東盟的優勢進一步對廣西特色進行探索,將自貿區申報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重要內容,推動與東盟的港口物流、制造業、資源開發、旅游、人文等領域全方位合作,為自貿區設立奠定鮮明的東盟特色。
四是促進邊境小額貿易轉型升級,優化政策扶持范圍和手段。邊境小額貿易是當前廣西外貿出口的主要方式,但大部分邊境小額貿易出口為外地貨品穿岸而過,屬典型的“通道經濟”。專家建議廣西應當引導邊境小額貿易落地加工,推動組建邊境加工企業,從單一的“穿岸而過”的通道式“過路經濟”變為落地加工、保值增值、多元發展的口岸產業實體經濟,使邊境貿易政策更大程度地惠及邊民和邊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