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乳業的巨頭企業,人們很容易想到伊利、蒙牛。隨著常溫牛奶的興起,這兩家企業從遙遠的內蒙古橫掃了中國大江南北的乳業市場,改變了中國乳業市場的格局。
提起中國乳業的巨頭企業,人們很容易想到伊利、蒙牛。隨著常溫牛奶的興起,這兩家企業從遙遠的內蒙古橫掃了中國大江南北的乳業市場,改變了中國乳業市場的格局。
不過,推動改變發生的,還有一家外國企業——利樂——全球最大的食品包裝企業。
無論是伊利還是蒙牛,其常溫牛奶包裝都會采用利樂的紙盒。這一紙盒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延長牛奶的保質。
雖然稱為紙盒,但實際上由紙、聚乙烯和鋁箔六層復合而成,可以阻隔光線、空氣和微生物對內容物的污染。
據說,利樂包裝技術最初的靈感來自于香腸的灌制。
利樂的品牌標識中的三角形,是利樂推出的第一款包裝形狀,實物更接近于四面體的粽子形狀,這是當年用料最省、衛生條件最高的牛奶包裝。
1979年,利樂來到中國,可最初并無用武之地。當時中國各地的乳業市場都被區域乳品企業提供的低溫牛奶把占。
因此,利樂不得不另尋他路,當年生產的第一款產品是鮮寶牌菊花茶,直到遇到伊利。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伊利當時的掌門人鄭俊懷來到南方考察,走了一圈,心焦如焚。
原來,彼時全國乳業市場需求旺盛,但伊利的產品采用低溫殺菌技術,不易長期保存,銷售半徑有限。鄭俊懷在了解利樂后,雙方一拍即合。
如今,伊利已成為利樂全球最大的客戶,中國也是利樂最大的國家市場。中國業務的突飛猛進,也給利樂招來了非議。2013年,工商總局對利樂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予以立案。
利樂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德森坦言,市場競爭態勢的變化,是目前利樂在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從沒有對手,到對手林立。
楊德森認為,“利樂每年在創新方面的投入多達4億歐元,據我了解,沒有任何其他競爭對手有這樣的投入,基本上跟我們的差距都比較大。”
對于外界評價利樂紙盒的價格要高于競爭對手,楊德森表示:“只有各個環節效率提升才能整體降低成本,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我們的價格在這個市場是絕對具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