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金融業一直被認為是精英人才的最佳從業領域,待遇高福利好發展空間廣闊,素有“金飯碗”之稱。
高大上的金融業一直被認為是精英人才的最佳從業領域,待遇高福利好發展空間廣闊,素有“金飯碗”之稱。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2015年,國內金融業的代表之一——銀行業竟出現了從高層到一線的離職潮。在銀行業發展面臨不良率上升、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等諸多壓力的當下,從業人員的流失無疑讓銀行業轉型“雪上加霜”。對于為何“金飯碗”也難留人,業內有諸多看法。
38位銀行高管離職
自年初以來至今,銀行業出現了從高層到一線的離職潮。“不到一年時間,全行業”董監高“密集主動離職38人,這在我國25年的銀行史上并不多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說。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38位離職的銀行高管中,副行長及以上級別的有24人。供職于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有13人,中小型商業銀行有18人,城市商業銀行4人。其中,中國銀行 、浦發銀行離職情況最為嚴重,今年以來,分別有5位高管離職。
今年1月,民生銀行原行長毛曉峰因個人原因請辭。2月,交行第一副行長錢文揮辭去交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等職務;上海銀行董事長范一飛提出辭呈。3月,興業銀行副行長陳德康 、中行副行長岳毅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等提出辭職。4月,浦發銀行行長朱玉辰請辭行長職務。6月,建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行長張建國遞交辭呈。10月,寧波銀行副行長洪立峰、浦發銀行副行長穆矢以及上海農商行副董事長、行長侯福寧等提出辭職。
公開資料顯示,離職的行長級別的高管平均年齡為53歲,最年輕的是今年8月離職的原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 ,現年43歲。而最年長的是今年3月離職的原興業銀行副行長陳德康,現年61歲。
統計顯示,有11名離職行長在原崗位上任職超3年,5人任職時間超8年。其中,任職時間最短的是前海微眾銀行行長曹彤 ,僅10個月;時間最長的是李早航 ,任中國銀行副行長一職超過14年。
“離職潮”原因何在
對于這輪銀行高管離職潮的主要成因,業內人士看法不一。不少人猜測,是否因降薪引發。對此,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原所長蘇海南稱,這類高管人才具有較高的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會因薪酬水平下降而離開,是事業留人并非待遇留人。再者,職業經理人型高管拿的是市場化薪酬,不受“限薪令”限制,不存在因待遇問題辭職的問題。近來出現的個別高管離職或許與待遇有一定關系,但不是引發離職潮的主因。
有專家表示,20多年來,中國金融業高管職位較為穩定,但近年來高管密集變動,確實少見。據分析,經濟下行、工作壓力增大、金融改革創新以及反腐與限薪等因素的疊加,或是離職變動爆發的原因。
那么,銀行高管離職后去向哪里呢?據統計,多名行長離職后跨行出任高管,交通銀行原執行董事、副行長錢文揮,離職后擔任工商銀行監事長;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岳毅現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和總裁;浦發銀行原副行長冀光恒現任國泰君安監事會主席。另有2人退休,分別是興業銀行原副行長陳德康和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李早航。前海微眾銀行原行長曹彤離職后,加盟廈門國企從事互聯網金融;而華夏銀行原副行長黃金老則出任蘇寧云商集團副總裁。
可以發現,銀行高管離職的原因各種各樣。從國內銀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來看,有業內人士認為,“離職潮”更深層的原因,是去年開始的銀行業不良率整體上升傳導到一線,直接影響了信貸人員的收入。行業普遍預計,受實體經濟低迷和宏觀經濟下行的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上升趨勢。考慮到銀行貸款的滯后性,不良率的反彈將會持續更長時間,從而導致銀行業利潤不斷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