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幣的崛起,誰將最終贏得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
人民幣11月底成功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將大大推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這一過程將令一些國家或地區從中受益更多。目前全球已經有18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這些中心之間有著很強的競爭。
近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副教授Kathleen Walsh和金融服務業有限公司董事Geoff Weir在題為《人民幣國際化與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演變:悉尼的機會》報告中指出,人民幣有望在5到10年時間內成為使用廣泛的國際貨幣。
而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角逐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過程將大大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在日益增多的國際市場需求下,加上相關政策層面的支持,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
其中,香港、新加坡成為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可能性最大,而紐約的概率不高。而像盧森堡、悉尼這樣規模較小的金融中心,如果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細分市場”,也可以在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爭奪戰中取得一席之地。
18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一覽
香港和新加坡:當前,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是最早成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而且發展相對成熟,超過70%的海外人民幣業務都在這兩個地方進行。他們之所以能夠吸引人民幣業務,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其次這兩個地方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并不遠,許多擁有人民幣的中國公司在這里經營業務,因此,新加坡和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有足夠合理的理由。
但相較于新加坡,內地與香港的貿易更加密切,同時香港能夠享受更多的政策優惠,因此,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可能性要比新加坡大些。
不過,在不斷發展的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離岸人民幣業務很有可能將從香港轉移至其他中心。這一過程將為香港之外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業務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倫敦:身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量的主要中心,倫敦金融城可能會一直吸引著離岸人民幣交易銀行業務的大份額。然而,中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是借助貿易賬戶,鼓勵離岸公司以人民幣貿易和結算。直到最近,只有歐洲幾家公司以人民幣交易和結算。因此,倫敦的人民幣業務只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二階段得以真正發展,亦即資本管制的逐步放寬和非貿易相關的離岸人民幣交易增長。
紐約:紐約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概率不大。因為目前美元仍是主導型國際貨幣,多數跨國公司的業務都以美元進行,這些公司沒有必要進行多貨幣財務運作,因為前期成本很高。
對資金管理部門而言,大型國際美國公司已在其他國家擁有業務并已獲得RQFII配額,這些國家能夠以靈活和可替代的方式來利用這些海外配額,從而讓美國公司進入中國資本市場。
而且,在官方層面,某些因素似乎也在阻礙著美國成為官方離岸人民幣中心。首先,至今為止幾乎沒有市場訴求,而典型的官方部門觀點是任何此類訴求都應該由市場主導。其次,有些處理中國事務的美國政府官員認為,人民幣要成為主要國際貨幣還需幾十年的時間,因此沒必要著急。再次,有人暗暗希望至少中國不會成功或只獲得有限的成功,因為美國從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中獲益良多。
盧森堡:對于規模較小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成功的關鍵在于它們能否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市場實力,為自己找到一個有效的“細分市場”。盧森堡為不是主要全球金融中心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作出了一個有趣的表率:身為歐洲杰出的基金注冊管理和分配中心,同時又擁有國際債券發行的悠久歷史,它在資金管理和資本市場活動領域成功開拓出了一個細分市場。盧森堡還成為了多家中國主要銀行的歐洲總部所在地,它們通常將其作為向歐洲客戶發放人民幣商業貸款的區域中心;此外盧森堡還是多家中國非金融公司的歐洲總部所在地。再加上友好的監管和稅收制度,這些因素是盧森堡成功發展人民幣業務及流動性的關鍵。
悉尼:悉尼也有可能像盧森堡一樣找到自己的“細分市場”。目前,悉尼對中國的產品出口已經超過了新加坡、倫敦和香港這些主要離岸中心。此外,悉尼和中國被認為是兩個經濟體系互補的國家。具體體現在:悉尼是重要的資本輸入國,中國正在成為重要的資本輸出國;悉尼擁有非常先進的服務業,而中國需要為迅速增長的中產階級提供更多的廣泛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