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意見》鼓勵保險機構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全力服務京津冀區域便捷高效、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三地一體化的機動車保險電子保單機制和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
京津冀三地的保險消費者也能享受到“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實質性利好。12月4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將全面建立京津冀三地保險理賠通賠通付制度,促進三地保險數據與醫療、健康、交通、農業等領域的數據交換和共享。
《指導意見》鼓勵保險機構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全力服務京津冀區域便捷高效、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三地一體化的機動車保險電子保單機制和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
之所以鼓勵險資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決策層看中的正是保險資金的資金量比較大、期限比較長等優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李心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保險資金的這兩大優勢決定了它適合投資于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險資也積累了很多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經驗。
具體來看,《指導意見》鼓勵保險機構發揮保險資金優勢,為京津冀地區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城際快速軌道交通、津冀港口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另外,推動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發起設立專項投資基金,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風險可控和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京津冀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業范圍,豐富增信措施和交易結構,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車險方面頗為引人關注,其中,在機動車保險方面,《指導意見》指出,加快建立三地一體化的機動車保險電子保單機制和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統一交通事故查勘定損和理賠服務標準,促進道路暢通和安全出行。
對此,平安財險北分副總經理解保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行業目前普遍面臨異地理賠難的問題,這與各地政策不統一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一輛在河北地區承保的機動車在北京出險,由于北京地區發生小額保險事故就不需要現場查勘、現場證明,但回到承保地辦理理賠則要求出具第一現場證明,車主就會面臨繁瑣的理賠流程。
對于諸如此類理賠不暢的問題,保險專家認為,主要是因為京津冀車險信息不相通,若能建立溝通機制將顯得較為重要。據了解,目前三地并沒有建立常規的溝通機制,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方便客戶,跨省市搭建溝通機制。解保林稱,平安財險北分目前正與河北、天津、唐山機構協商組織討論,并提出服務標準、理賠流程一體化,這將與此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規一脈相承。
面對溝通不暢的問題,多家保險公司正在聯合成立京津冀一體化委員會或分各個服務項目建立幾個專項小組,3個月之內有可能出臺相關的方案。
事實上,在車險查勘一體化方面也面臨著現實的問題。一方面,雖然能夠從技術上實現線上定責,但信息系統對接的時候卻無法了解該車輛在投保所在地的情況;另一方面,就算異地查勘員能到現場,由于不了解投保所在地4S店的工時配件標準,也沒有辦法完成理賠的事情。對此,解保林解釋,平安將在核價、核損等規則方面進行統一,資源信息方面實現共享。但是從具體操作層面來看,如工時配件,修理廠資源共享、風險管控共享等理賠規則統一卻并不容易。
《指導意見》還在承保方面指出,將允許在京津冀保險公司打破經營區域限制,這也就意味著車主未來在三地都可投保。解保林認為,由于費率不一致,目前三地投保界限很難打開。
在一體化過程中,關鍵在于人才的共享流動。對此,保監會表示,對于已取得任職資格的高管在京津冀區域跨省、市跨公司調任同類型保險公司的同級或下級分支機構高管,取消該任職資格事前審批,由調入保監局實施備案管理。未來,在京津冀地區的保險公司將打破經營區域限制,在三地保險監管機構備案后開展異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