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房價“僅”為香港四成,專家的意思好像是說,還有很大上漲空間,只是“短期內”不會超過香港而已。這叫什么話?無非是繼續鼓吹房價而已。
垃圾食品危害健康,這是常識,但懂得常識并不代表自己能隨時抵擋垃圾食品的誘惑,比如學生群體。從這個角度看,“廣東將引導校園不賣方便面與碳酸飲料”(新華社12月13日),初衷非常良好。但這里有個前提,那就是校園出售的食品和飲料都比方便面與碳酸飲料更安全可靠。值得肯定的是,相關規定中用了“引導”一詞,而不是“禁止”,畢竟,合法商品應受到保護。
人文歷史更應當受保護,“中山大學南北校區擬大規模改建,南校區要拆嶺南堂”(《羊城晚報》12月14日)這事,必須要以不破壞人文歷史為前提。特別是涉及“拆”的問題,要慎之又慎。畢竟,“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拆”乃歷史文化的大忌,但對于樓市來說卻相反。在樓市去庫存的背景下,近期內征地拆遷的步伐有望放緩。但是,“廣州樓市庫存警報解除,專家稱2016年房價或漲5%”(《信息時報》12月14日),這個信息估計會讓許多購房者糾結。不管是不是專家放話嚇人,可以肯定的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幾乎都沒有松動,有的甚至漲勢驚人,比如深圳。“深圳房價僅為香港的四成,專家稱短期內不可能超香港”(深圳新聞網12月14日)這條標題,給人感覺是深圳房價不貴。但如果看下數據,你就會被嚇壞:今年1月深圳房價為26691元/平方米,到了11月,突然飆漲到4萬元/平方米以上。這個房價“僅”為香港四成,專家的意思好像是說,還有很大上漲空間,只是“短期內”不會超過香港而已。這叫什么話?無非是繼續鼓吹房價而已。
“佛山男子自制木籠鎖住精神病妻子近一年”(《南方都市報》12月14日),也不像話。當然,不是病人丈夫不像話,而是“病無所醫”不像話。事實上,事件中的丈夫對妻子的關愛非常細致,只是妻子在外傷人毀物,令其不堪承受。需要追問的是,政府在精神病人的收治問題上履行了怎樣的職責?慈善機構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