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美聯儲加息時點臨近,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性增大,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12月宣布加息。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勞動力市場、制造業和房地產市場均延續溫和復蘇態勢;中國經濟增長及需求仍令市場存疑,悲觀情緒揮之不去;供需基本面,國內生產商聯合減產和收儲消息炒作,支撐價格短期反彈,但上游減產傳達需要較長時間,下游消費疲軟未有明顯改善,反彈力度有待觀察。我們預計在美聯儲加息將至,滬銅短期反彈,難改中長期跌勢。具體內容如下:
一、美國經濟數據強勁,12月加息時點將至
美聯儲將于15日至16日召開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大多支持美聯儲啟動加息,外界對于此次會議開始加息的預期也在升溫。
耶倫本月初表示,12月的會議可能決定開始提高利率,并表示通脹率較低而就業市場依然疲弱這兩大長久以來對于提高利率的擔憂,將在明年逐步消散。
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此次會議將啟動近十年來的首次加息,會將聯邦基金利率由0-0.25%提高25個基點至0.25%-0.5%,此舉將在全球經濟正遭遇逆風的背景下,顯示出對于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
近期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維穩,顯示美國經濟延續復蘇,而勞動力市場尤為強勁。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1.1萬人,雖低于前值的29.8萬人,但新增就業人數維持在20萬人以上,且高于預期的20萬人;11月失業率為5.0%,與上月持平,符合市場預期。就業和勞動力數據均連續兩個月大幅上升,加之本月中旬FOMC時點的臨近,進一步增強了加息預期。
美國商務部12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11月零售銷售數據穩健增長,同時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11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意外上升,11月PPI月率上升0.3%,升幅高于預期值持平,也高于前值下降0.4%,顯示美國經濟強勁,足以承受美聯儲進行近10年來首次加息所帶來的影響。
制造業市場數據顯示,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2.8,錄得2月來最大降幅,初值為52.6,10月終值為54.1.11月產出分項指數終值為54.8,初值為54.6。顯示產出分項表現依然穩固,總體來看,美國內需基本維穩,全球經濟疲軟和美元走強對工廠訂單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房地產市場來看,美國10月NAR季調后成屋簽約銷售指數月率環比小幅上漲0.2%至107.7,雖然低于市場預期的上漲1.0%,但中止了連續2個月的跌勢,顯示整體房產市場依然穩固。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此時提高利率可能令美國經濟面臨重大下行風險,在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下,美元指數上漲將會成為大概率事件,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壓制。如果美聯儲對于通脹率回升形勢的估計有誤,提高利率可能會結束經濟數據的向好趨勢。而鑒于外界對于美聯儲本周加息的預期如此之高,如果此次會議未啟動加息,將令外界猜測美聯儲是否有難言之隱,從而打擊投資者對于美國經濟的信心。
二、中國經濟增長仍令市場存疑,悲觀情緒揮之不去
近期公布的國內經濟數據疲軟依舊。11月份,中國制造業產出趨于平穩。11月官方PMI下跌至49.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創下2012年8月以來新低。而財新PMI也連續9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下方。財新數值為48.6%,雖略有回升,但仍是連續第9個月徘徊在榮枯線下方。
值得關注的是,關鍵的分項指標太差強人意。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原材料購進價格、生產活動預期4個指數降幅均超過1個百分點。10月份官方PML在9月份基礎上已經顯露出企穩跡象。而11月PMI數值已經連續4個月維持在50下方并有點跳水味道。11月再次掉頭向下表明經濟觸底過程中存在一定波動,經濟仍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
國家統計局12月12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9718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增速與1-10月份持平。從環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73%。
貿易數據顯示,11月我國外貿出口同比下降6.8%,跌幅雖收窄,但考慮到去年同期低基數,表現遠低于預期,15年以來全球貿易整體萎縮,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對主要經濟體出口仍在下滑。對美(-5.3%)、日(-10.5%)、歐(-9.0%)跌幅擴大,對韓、印增速下降,對港、東盟跌幅收窄。各類出口均未改頹勢。
但與此同時,進口有所改善。11月進口同比由-18.8%回升至-8.7%,跌幅收窄,個別大宗商品進口量確有反彈,但低基數是主要原因。11月大宗商品價格延續跌跌不休的態勢,而內需萎靡,短期內進口難見起色。順差大幅回落,降準概率上升。
自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增速短暫回升到“2時代”之后,這一數據已經連續三個月徘徊在“1時代”。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1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1.5%,較10月份回升0.2個百分點。CPI增速在今年9月、10月和11月連續三個月維持在“1時代”,同比增速分別為1.6%、1.3%和1.5%。由于臨到年底,采購和消費需求釋放,可能促使12月份CPI漲幅繼續回升,預計全年CPI漲幅在1.5%左右。
2015年1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5.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6.9%。連續45個月下降實在令人揪心,在人工成本(主要是社保)、物流成本、廠房租金、水電費用逆勢上漲的情況下,實體企業的出廠價格持續下跌。對于中國的制造業來說,恐怕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怕的了。
總體來看,國內經濟疲弱依舊,中國經濟增長及需求令市場存疑,悲觀情緒揮之不去。
三、供需基本面
1。國內銅企聯合減產,實質作用仍待驗證
月初,包括江西銅業、銅陵有色、云南銅業在內的中國10家銅冶煉企業于12月1日簽署了削減銅產量的聲明,并表示會在2016年將年產量削減35萬噸。參照國家統計局數據,本次減產規模約占我國今年銅總產量的8.75%。
我們認為,在當前悲觀情緒尚存的大背景下,減產對于銅價只能形成短期利好,并不能主導其中長期的走勢,且在市場供需關系沒有發生轉變以前,以銅為代表的有色金屬仍會保持弱勢的形態運行。如果只通過這一個舉措來維持利潤的話,那有色金屬企業將難以完成自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國減產的同時,國外產商卻在擴大產出。必和必拓將2016財年銅產量預期從150萬噸提高到155萬噸,并重申2017財年170萬噸的預測。盡管必和必拓的增產幅度相比中國減產的規模非常小,但它反映出國際礦業公司非常樂意增產,因為美元升值降低了它們的生產成本。
2。中國11月銅礦石進口量激增至22個月來高位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銅金屬和其制品的入境量已較上個月環比增長9%至46萬公噸,較去年同期高10%。11月份的銅礦石和精礦出貨量已較10月份環比增長37%至144萬噸。
中國銅企和國外礦企的銅精礦2016年長單談判進展緩慢,雙方分歧較大,但TC/TC最終敲定在100美元/噸和10.0美分/磅附近的可能性較大,反映未來一年內銅精礦仍然供應過剩。受本地和海外價格之間差距以及加工費推動,銅礦石和金屬已大量流入中國。交易商紛紛試圖從較低的銅礦價格中獲利且年底之前的融資需求也有所增加,中國11月銅礦石進口量激增至22個月來高點。
3。下游行業需求疲軟,難以提供支撐
從下游行業來看,需求疲軟現狀未有明顯改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10月份電力電纜月產量連續負增長,預計11月份線纜企業平均開工率同比仍會下滑。部分大型企業開工率雖高,但由于消費淡季和國網訂單需要墊資等,企業資金壓力較重,國網投標比重預期下降。中小型企業訂單不斷流失,面臨被大面積淘汰的風險。我國家電零售行業、房地產行業也是如出一轍,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天氣逐漸轉冷,對銅加工企業更是雪上加霜。而對于明年及年前市場走勢,調研中80%的商家看跌后市,均表示市場行情不會有所好轉,年前仍舊維持弱勢。
供需面來看,國內生產商減產對銅價略有支撐,但減產的延滯性或使提振有限,而下游行業消費低迷依舊,市場對中國需求放緩擔憂難以緩解,中國需求難以為基本金屬價格提供有力支撐。
四、技術面分析
從滬銅主力CU1602合約日K線圖來看,近期期價站至短期均線之上,下方受支撐,盤面有所轉強,上方面臨長期均線壓制,MACD顯示上漲動能保持,盤面呈震蕩格局。綜合來看,國內經濟低速增長的情況下,美聯儲年內加息時點將至,令銅價雪上加霜,國內生產商減產但下游消費疲軟,對銅價支撐有限。建議投資者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前謹慎操作,短線參與為主,關注中長線沽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