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們表示,自布雷頓森林體系于上世紀70年代解體,匯率自由浮動機制形成之后,美元在經歷9到10年下跌周期后,往往進入6到7年的走強周期。盡管各周期時間不同,但根據宏觀經濟背景判斷,廣義美元指數連續50個月上升,表示美元走強周期已完成三分之二(以一個周期6至7年算),至少還會再延續兩年時間。
同樣,經歷走強周期與下跌周期后,廣義貿易加權美元指數(TWI)總體上漲,1978至1985年、1995至2002分別增漲了53%、33%,在過去的下跌周期中,美元指數下跌了28%。分析師們預計美元會繼續走強,彌補這些損失,繼續上漲10%左右。走強周期可能還會再延續更長時間,因為美元可能會一直溫和上漲。
分析師們還表示,這次美元走強周期與以往不同的是,美聯儲加息前美元大幅走高,上漲幅度遠比以前美聯儲加息時大。經歷這一大幅上漲后,美元走強之路可能會變得更平緩。
分析師們指出,現在認為美元已經接近最高點還太早,因為只有出現了以下三個狀況,才能斷定美元指數已經見頂:
1。美元強勢嚴重打擊美國資本帳,若美元位于走強周期的最高點,資本帳將惡化,可能會導致美國GDP下滑3%,甚至更多。
2。政府大幅干預,使美元貶值。1985年美元達到頂峰,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應運而生,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最終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這反而加劇了這種由走強到貶值再到走強的惡性循環。
3。若美元指數達到最高點,美聯儲將降息,而不是市場預期的2016年、2017年繼續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