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化石能源日趨匱乏的緊迫關頭,可再生清潔新能源成為了各國能源戰略的主攻方向,世界各國均加大了新能源的投資力度。根據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到“十三五”末,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需達到15%,即在“十三五”時期,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將實現從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的轉變。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各路資金紛紛流入新能源行業。本期投融界大數據將從創業項目的城市分布、類型分布、融資方式和階段等多方面,為您解讀新能源行業的創業環境和融資現狀。
項目數量:波動上漲
據投融界大數據顯示,新能源創業項目數呈現波動上漲態勢,2015年全年項目總數有望沖刺1500個。2011年,新能源創業項目資金需求約為44億元。發展至今,投融界平臺上的新能源創業項目資金需求共計3115億元。資金需求增長接近71倍,這表明近年來新能源行業發展快速。2012年8月6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設定了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4.78億噸標準煤的總體目標。
項目城市分布:二線城市突出
據投融界大數據顯示,二線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創業項目自2012年以來呈現增多趨勢,一線城市的新能源創業項目卻逐年遞減。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將重點建設八大重點建設工程,包括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建設、海上風電建設、太陽能電站基地建設、生物質替代燃料、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以及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建設。此外,國家將組織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市、200個綠色能源縣,力爭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氣化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的入戶率達到50%以上。
項目類型分布:大多聚焦太陽能
據投融界大數據顯示,49.6%的新能源創業項目聚焦在太陽能領域;地熱能的創業項目數次之,占比25.2%;風能的創業項目數位列第三,占比17.9%;生物能、潮汐能和核能的創業項目較少,三者項目數總和占比7.2%。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熱應用市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集熱器制造中心,行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此外,我國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全國地熱可開采資源量為每年68億立方米,所含地熱量為973萬億千焦耳。在地熱利用規模上,我國近些年來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穩步增長。
據投融界大數據顯示,72%的新能源創業項目在融資過程中采用股權方式,18%的創業項目選擇債權融資。盡管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相關產業的融資額連年保持增長,但依舊不能滿足業界對資本的需求。我國的新能源行業中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其自身發展多依靠投資者股權資本,獲得銀行信貸資金較少,主要以國家政策性銀行領銜。新能源項目初期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國外新能源企業多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形式發展業務。
項目階段:初創期居多
據投融界大數據顯示,初創期、種子期和成長期的新能源創業項目最多,三者占比高達88%。當前,我國對于新能源行業的政策穩定明朗,落到實處,變化可預期,利于投融資雙方籌劃和決策,吸引了一大批創業者入局。銀行、券商、保險、評級等傳統金融力量積極參與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的設計,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國內市場實際情況,正努力把新能源行業的投融資活動,引向市場化、金融化、制度化和透明化的運作。
項目融資額度:多為百萬級別
據投融界大數據顯示,42%的新能源創業項目融資金額為0-1000萬之間,39%的創業項目融資金額在1000萬-1億元之間,新能源項目在融資過程中關于融資額度的選擇可參考此圖。另外從投資角度來看,新能源行業存在非常復雜的情況,如太陽能光伏項目的分布式電站存在屋頂和土地使用權的問題,太陽能電站運營期一般為20-25年,而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為10年左右,企業可能破產,屋頂可能易主,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