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廣州小吃名店“陳添記”近日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龍,不少街坊遠道而來,就為了那22元一盒的爽魚皮。原來是街坊看到朋友圈信息后,以為陳添記要結業(yè),趕緊來幫襯。老板明叔表示,陳添記暫不結業(yè),起碼會營業(yè)到明年廟會后,但現在最頭痛的還是后繼無人的問題。
據報道,廣州小吃名店“陳添記”近日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龍,不少街坊遠道而來,就為了那22元一盒的爽魚皮。原來是街坊看到朋友圈信息后,以為陳添記要結業(yè),趕緊來幫襯。老板明叔表示,陳添記暫不結業(yè),起碼會營業(yè)到明年廟會后,但現在最頭痛的還是后繼無人的問題。
廣州名小吃數不勝數,當中有式微沒落的,同時也不乏依靠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的。如果一種名小食有非常龐大的消費群,它是不可能后繼無人、做不下去,也不會輕易就退出歷史餐桌的。它還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同行加入競爭,爭先去抄襲、模仿、形變和超越,以至于遍地開花。相反,單一品種有口碑,卻又做到沒人接手的結局,這大概不是小吃本身的問題,而是經營的問題了。涉及經營,自然有輸有贏,有始也會有終。把一種名小食維系在一個孤獨的經營者上,并寄望其產品周期無限延長,這是理想主義的事情。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老字號食品常常陷入依靠懷舊情緒來保護的境地。就產品而言,懷舊和念舊,當然是一種很好的歷史資源,甚至可以成為品牌溢價。然而,不依靠政府補貼,而是繼續(xù)開拓市場,面向下一代,經營能力提高也是無法回避的。從經營者本能出發(fā),只該生產讓自己持續(xù)盈利的產品,而幾乎不可能停留在老字號的招牌眷顧??v觀港澳許多粵式小食,凡是做得成功的,都是走了連鎖化、集團化道路。獨特的手藝,也得依靠不斷的傳授、改良和標準化,才能形成可持續(xù)的生產力。產品和生產者之間,應該處于一種同步提升的狀況,才能走出低層次的循環(huán),獲得更大的生機。
當前,我們常常眷戀于某些獨特的味道、獨特的小店、獨特的手工食品。這些食品也確實讓廣州的美食小吃不至于顯得千店一面,而呈現出不同層次的城市姿彩。同時,這種精神追隨也很容易形成一種對老字號的過度詮釋和過度消費。貌似古老的就是經典的,經典的就是偉大的,就是不能變更不能消失的。
且不說,許多路邊經營其實并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規(guī)范,對環(huán)境無益。即使店家本身,如果只能停留在這種格局來經營,其未來也是讓人憂慮的??上У氖牵瑥膶<业矫襟w,都有不乏把落后形態(tài)視為珍寶的沖動,以為對老舊無節(jié)制、原生態(tài)的保留就是能讓民族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于是耗費重金去添置和打造各種想象出來的“嶺南風情”。這樣結果常常是,老字號依然走不出傳統的禁錮,難以獲得突破式的發(fā)展,古老的街區(qū)和產業(yè)也變成了一種無法滿足現代都市需求的矯情的人造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