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圖書市場經濟類讀物繼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以更生動的面貌為經濟發展推波助瀾。梳理經濟類圖書消長脈絡,熱點清晰,態勢鮮明:一度炙手可熱的金融危機類選題漸行漸遠,以創新創業為核心的新經濟讀物站上潮頭。
編者按 2015年,中國圖書市場經濟類讀物繼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以更生動的面貌為經濟發展推波助瀾。梳理經濟類圖書消長脈絡,熱點清晰,態勢鮮明:一度炙手可熱的金融危機類選題漸行漸遠,以創新創業為核心的新經濟讀物站上潮頭。當經濟需要新增長點提供動力時,創新創業成為主唱。今年兩會,“創客”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5月,李克強總理進一步明確:“真正知道社會需求的是大眾,這正是大眾創業的精髓所在。”在此背景下,一批優秀經濟類圖書順勢而生:顛覆式創業觀、挑戰經典管理、大數據、資源共享、高度智能……創新創業內容圖書為我們鋪展開一幅別開生面的新風景。除此之外,創業成功者躋身經管類書籍作者群,也是2015年圖書出版領域一個亮點。《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有“硅谷創投教父”之稱;《重新定義公司》出自谷歌掌門人埃里克·施密特手筆;寫出《共享經濟》的羅賓·蔡斯創辦了第一家共享型企業Zipcar……既有理論支撐,亦有鮮活實例,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富足的養分。
這里,我們挑選十本2015年優秀經濟類圖書推薦給讀者,分享書中散發的智慧之光,感受激蕩跳躍的新經濟脈搏,揮別2015年,擁抱2016年。
《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一句話評語: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新“圣經”
傳統意義上,成功企業商業模式是一個從1到N的過程,即在現有基礎上復制之前的經驗,通過競爭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在互聯網時代,這個過程正在被顛覆。彼得·蒂爾認為,要啟動有革命意義的顛覆式創新,把握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機遇,應當貫徹: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壞計劃好過沒計劃、競爭性市場很難賺錢、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
作者另一大顛覆性觀點是,創新創業要盡可能避免競爭,因為那將無法獲得利潤,并建議,創業者應盡可能切入全新領域,一開始就成為壟斷者。本書還將帶你穿越哲學、歷史、經濟等多元領域,解讀世界運行的脈絡,分享商業與未來發展的邏輯,幫助你思考從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與機會。本書觀點新鮮,卓爾不群,必然深刻地影響中國正在蓬勃展開的創客運動。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一句話評語:揭示國家貧富根源,書寫當代“國富論”
為什么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卻貧窮?本書用15年的原創性研究,闡釋一個跟現代社會高度相關的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直面這個曠世難題。德隆·阿西莫格魯和詹姆士·羅賓遜令人信服地表明,人為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對經濟成功(或經濟不成功)至關重要。
作者就國富國窮給出的解答,并不完全新穎,甚至有些片面。準確的說法也許是,能否在快速增長、改革轉型中讓政治和經濟制度更具包容性,將決定制度和國家會否快速滑入失敗的軌道。
包容性發展有賴于包容性制度。歷史學家、哲學家傾向于用機遇、偶然、資源稟賦等因素解釋國家的前途,但很難論證上述因素相似的國家為何命運不同。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建立一個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將有助于發揮機遇、偶然、資源稟賦等優勢因素,帶來長期和高水平的繁榮。
《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
一句話評語:谷歌這樣顛覆你所知道的管理
在傳統思維眼里,谷歌的商業邏輯相當奇怪,因為它不考慮產品能否賺錢,能賺多少錢,而是關注其能否有趣。作者披露了谷歌如何顛覆傳統的MBA模式,建立獨樹一幟的管理哲學,分享了外界普遍好奇的企業文化、戰略、人才、決策、溝通以及創新之道。谷歌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免費服務,并不斷顛覆用戶體驗甚至想象預期。谷歌的辦公場所充斥五花八門的娛樂設施,這是為了培育創意。谷歌打破傳統部門區隔,讓員工平等對話,鼓勵經過辯論和競賽決出勝負。谷歌鼓勵員工制定看上去遙不可及的目標……谷歌,一切與眾不同。
埃里克·施密特和喬納森·羅森伯格列舉了谷歌歷史上眾多只有內部人員才知道的實例,其中許多事件更是第一次為廣大讀者公布。他們旨在將谷歌的管理秘密轉化為人人皆可用的經驗,幫助我們迎接變化世界中的巨大挑戰。
一句話評語:一本書讀懂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本讀懂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權威著作。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還要在經濟新常態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于企業等市場主體而言,未來五年里,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將更快更為堅決地推進,與之同時,產業轉型升級壓力、環境和資源壓力、人口壓力復雜交織。
本書非常清晰地介紹了十二五以來國家轉型升級確定的政策導向、主要指標和專項規劃,總結了與轉型升級相關的發展成績,剖解了當前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突出問題。客觀預判了十三五期間的國際國內環境,并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重點問題給予解讀。
作者曾參與國家“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新型城鎮化規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若干意見等重大政策的決策制定,因而這本書具有很大權威性。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
一句話評語:厘清妖魔化抹黑,為人人共享正名
人人共享重新定義了我們對于資產的理解。共享經濟已經深入到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全新的經濟形式究竟是為人們提供了便利,還是正在將人們推向深淵?共享經濟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對于當下的企業與創業者而言,共享經濟帶來更多的是挑戰,還是機遇?關于共享經濟的所有問題,你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列舉全球各個領域共享經濟模式創新企業的崛起,并論證,共享經濟為何非一時流行的泡沫概念,皆因有三個方面強勁動力支撐:產能普遍過剩,使得共享具備物質可能;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催生出易用、標準化的共享平臺;形成了人人共享和合作關系。作者建議,政府部門應盡可能對共享經濟保持審慎和寬容態度,要為其發展、試驗、試錯留出空間,如果一定要施加規范壓力,應當要求平臺企業承擔責任,而不是將責任轉嫁給加入共享體系的個人。
《增長的本質》
一句話評語:用物理學重新定義經濟增長
這本書的唯一缺點是書名,容易使讀者誤以為是一本評價GDP崇拜的老套路讀物。
事實上,這是一本非常罕見而卓越的跨學科專著,開創了用物理學、社會學研究經濟學的先河,顛覆了經濟發展和財富起源的傳統假設。作者獨辟蹊徑地用物理學闡釋財富起源、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體系的形成。信息本身沒有意義,但信息被組合在一起,遵循特定的秩序之后,就產生了意義。
在伊達爾戈之前,從來沒有人以這樣的方式研究經濟增長,他結合經濟增長以及物理學這兩個看似分離的領域,提出了經濟增長的新理論,認為,復雜產品是經濟知識的物理升華,是一個對其教育、基礎設施和能力的可衡量體現。用塞薩爾·伊達爾戈的理論理解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會讓人豁然開朗。
《好奇者的經濟學》
一句話評語:諾獎得主公開激辯,深刻影響公共政策
經濟學家在關心什么,經濟學家會討論什么,聚到一起,他們又將爭論什么?本書為經濟學、公共政策的愛好者打開一扇洞悉這些的窗口。這本書由1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全球頂級經濟學家參加諾貝爾獎得主林道大會的主題發言匯編而成,覆蓋了經濟學、公共政策等多方面熱點議題。
經濟學雖然高深,卻牽涉每個人的衣食住行。正如現代經濟學奠基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所說,經濟學就是關于人們如何掙錢謀生的日常事務的研究。本書秉持的正是這樣一種理解經濟學的精神,將復雜專業的學術課題與當代人切實的人生需求相關聯,以盡可能淺顯的語言,讓一般讀者從宏觀和具體不同層面,了解當代經濟學的概念和作用。本書也闡述了公共政策、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可以使用經濟學工具進行分析的其他熱點問題。
《工業4.0:正在發生的未來》
一句話評語:跟住工業4.0,才能更好地出發
雖然互聯網帶來的時代變革才剛剛開始,但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放眼全球,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已然開始行動。在歐洲,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試圖摸索未來工業生產的新途徑。工業4.0融合大數據、互聯網、人,通過數字化工程、數字化制造等各種信息技術實現柔性制造。
國務院今年5月公布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強調要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提升轉型。
《工業4.0:正在發生的未來》為讀者提供了有關工業4.0基本概念的深入介紹,分別從目標、硬件基礎、軟件支撐、人才保障入手,并結合西門子、寶馬、SAP等德國大型企業的工業4.0探索案例,對中國的工業4.0發展提出了多項切實可行的建議。
《大數據主義》
《沒有銀行的世界》
一句話評語:認識大數據,人類仍在路上
鋪展開一幅仍在野蠻生長、不斷優化完善的大數據進化圖。很多人因為大數據已經體現的分析威力和應用效益,而忽略其才然起步的現實。大數據未來應用前景和理論上應實現的作用,目前還未得到完美而積極的呈現,包括數據科學家在內的各界學者、企業家、公司人、消費者,都還在路上。
大數據主義基本內核,要求猜測和基于經驗的推理服從基于數據分析的科學判斷。作者認為,這并不是說經驗與直覺就毫無意義。大數據時代的演進,通過計量與數據水平提升,人類的直覺與經驗不僅有望更為具象化,轉化為數據,而且還能反過來為科學、藝術、醫學及其他方面天才進一步提高判斷能力服務。
新的技術革命將改變人類的決策方式,大數據主義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是否做好準備去應對它的好與壞?
一句話評語:眾融潮流將創造“未來銀行”
傳統經濟理論及金融秩序正經受因互聯網變革帶來的巨變,銀行業亦如此。作為國內首部深入闡述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解構的著作,主要闡述了三部分內容:“免費”(自由)的債務陷阱、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的解構和關于金融未來發展的思考。作者提出的顛覆性概念是,現有的銀行形態將走向終結,未來人們依然需要各類金融服務,但卻是通過“眾融”方式,從“未來銀行”獲得。
眾融概念源自眾包,是創業企業乃至更多企業和個人面向大眾,通過互聯網進行的融資方式。本書的作者認為,萬維網、數字貨幣、社交網絡、眾融、P2P貸款、小額貸款和智能手機七大顛覆性技術,將徹底改變金融業生態,讓金融民主化真正成為可能。
銀行不會徹底消亡,而會實現真正意義上自下而上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