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喝油茶面會發胖嗎,喝油茶的十大好處和壞處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無論你有什么樣的新目標、新計劃,相信“健康”一定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為此,專家這次特意帶來了新年健康大禮,一個是“千古名方刮油茶”,幫大家輕松解決“春節肥”的困擾;另一個“一塊錢緩解腹瀉法”,簡單易學,實惠有效~
那這些方子應該怎么用?趕緊跟著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期專家】
▼
一、千古名方刮油茶
助你逆轉“春節肥”
將美味佳肴擺滿餐桌,全家圍坐一起享受美食是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嘉賓杜海濤家,媽媽柳英霞一頓年夜飯通常就要做上16或18道菜,大魚大肉樣樣齊全,十分豐盛。這樣吃個幾天,嘴巴雖然滿足了,但體重也會蹭蹭地往上漲。
特別是痰濕體質的人,更容易發胖。因為中醫認為人體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若是三焦通暢,代謝的廢物就能很順暢地排出去;但若是三焦不通,就會形成痰濕,像多余的脂肪、沒有代謝出去的水分都屬于痰濕范疇,它們堆積在體內,人自然會越來越胖。
【小貼士】面部愛出油是痰濕體質的表現之一。
為了幫大家逆轉“春節肥”,專家帶來了一款由杏仁、白蔻仁、薏仁組成的刮油茶。
這個茶方改良自三仁湯,中醫經典著作《溫病條辨》中曾記載“三仁杏蔻薏苡仁,濕溫初起法堪遵”,專家就選用杏仁、白蔻仁、薏仁這三仁,從疏通三焦入手,祛除痰濕,從而改善肥胖問題。
1、杏仁
負責通上焦。它入肺經,而肺主一身之氣,氣行則水行,氣化則濕化,肺氣足了之后,濕氣才能運化開,所以杏仁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化肺氣作用。
2、白蔻仁
負責通中焦。脾主運化,大魚大肉、五谷雜糧吃進去之后都需要脾進行運化,變成精微物質來營養其他的臟器,而白蔻仁有較好的芳香醒脾、和胃理氣作用,能促進脾的運化功能,幫助刮油減脂。
3、薏仁
負責通下焦。它是淡滲利濕之品,可以讓身體里的水濕都順利地從下焦排出去。
三仁刮油茶
做法:取白蔻仁2粒、薏仁20粒、杏仁3粒,用沸水沖泡10-20分鐘代茶飲用即可。時間允許時,可以將食材提前用水浸泡,然后放入鍋中加水燉煮半小時,藥效會更好。
二、冬春腹瀉高發
一塊錢輕松緩解
如今天氣寒冷,容易損傷體內陽氣,尤其是脾陽,而脾陽一旦虛衰,運化功能便會減弱,導致食物不能被完全吸收,引起腹瀉。如果你還喜歡吃火鍋、紅燒肉、醬肘子等油膩刺激的食物,那脾的負擔將進一步加重,腹瀉發生風險更高。
針對此時高發的脾虛腹瀉,有一個緩解的妙方,里面用到了三味藥食同源的食材,加起來成本才一塊錢,既實惠又實用,學到就是賺到~
1、粳米
粳米甘平無毒,入脾胃經,能益氣、止煩、止瀉,有很好的調理脾胃、治療腹瀉作用。
根據《清宮醫案》的記載,慈禧太后因常年食用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所以總有腹瀉、腹脹的困擾。于是,御醫便將粳米做成了香脆可口的鍋巴,慈禧太后吃了以后腹脹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此后,粳米鍋巴就成了慈禧太后非常喜歡的零食,一直到她臨終前還對這個鍋巴念念不忘。
2、小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小米非常推崇,他寫道“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現代醫學也發現小米中含有非常豐富的淀粉、維生素,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欲。
特別是小米粥上的米油,俗稱“代參湯”,止瀉效果很是不錯。對于做完腸胃道手術的病人,醫生也會推薦他們煮一點小米粥,然后喝上面的米油,有利于促進消化道恢復。
3、秫米
《黃帝內經》中曾著重記載秫米能“行水濕、降逆氣”,說明秫米有很好的除濕健脾、止瀉安神作用。
一塊錢緩解腹瀉法
做法:將粳米、小米、秫米下入鍋中,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黃,炒好后加水煮粥食用即可,能夠起到健脾和胃、緩解腹脹腹瀉的效果。
【小貼士】經過炒制,一來食材的收斂止瀉效果會更強;二來脾愛暖而喜芳香,炒過的食材香氣撲鼻,可以讓脾的功能更好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