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賽的三條線叫什么(拔河比賽線怎么畫)
唐中宗時,曾在清明當(dāng)天讓大臣們拔河。當(dāng)時,東邊一隊有九人,分別是七位宰相、兩位駙馬,西邊一隊則是三位宰相、五位將軍共計八人。
九比八,東邊一隊多一人,贏了比賽。西邊一隊覺得不公平,要求重賽。結(jié)果西邊還是輸了。仆射韋巨源、少師唐休璟因年老,拔河時不慎摔了個大跟頭,撲倒在地好久不能起來,逗得中宗大笑。
你知道嗎?
在唐朝時,拔河又叫“牽鉤”。方法與現(xiàn)在的拔河相似,一根繩,繩子中間的地上插一根紅色大旗,哪一方將對方拉過大旗就算勝了?,F(xiàn)在的拔河則是在地上畫三條線,拔河繩中間用紅繩綴一物指向中間一條線,哪一方將紅繩拉過自己這方的線則為贏。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兒童科普繪本《唐妞帶你游大唐:會玩的唐朝人》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據(jù)記載,唐朝最大規(guī)模的拔河,繩子有100多米長,參與者有上千人,拔河在當(dāng)時有預(yù)兆豐收的意義。
所以,在唐朝,不僅是男子拔河,女子也是會參加拔河的。
《唐妞帶你游大唐》系列兒童科普繪本,是由陜西歷史博物館攜手煜程國際及橋合動漫,聯(lián)合推出的唐文化主題歷史繪本。系列內(nèi)包含四冊:《跟著商隊走絲路》《會玩的唐朝人》《到長安來逛街》《大明宮奇遇記》,講述了從陜西歷史博物館盛唐氣象館“復(fù)活”的唐代仕女國寶——唐妞,穿越回到唐代長安,與小伙伴們一同開啟唐風(fēng)之旅的奇幻故事。
陜西歷史博物館致力于展品的專業(yè)闡釋和大眾表達(dá),面對年幼的孩子,用繪畫的形式圖解文物中的中華文明。
書中以唐妞和她的小伙伴們在唐代和現(xiàn)在之間的穿梭為引線,鏈接了近500個歷史知識和100余件珍貴文物,用故事的形式將文物自身的價值和它背后的故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陜歷博藏品特色和孩子閱讀認(rèn)知興趣出發(fā),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展開大唐盛世的畫卷,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孩子們熱愛歷史。
比如,在《唐妞帶你游大唐:會玩的唐朝人》一書中,唐妞帶著我們參加了唐朝的飛花令,飛花令的參與者是陜西歷史博物館中的彩繪十二生肖俑。一個飲酒助興的飛花令游戲,不僅為我們講述了游戲的具體玩法,還將彩繪十二生肖俑文物嵌入其中。
比如,在射箭游戲中,不僅嵌入了文物彩繪胡人騎馬射獵俑,還通過人物對話,為我們普及了唐朝人的父母稱謂。
在唐朝,對父母的稱呼不僅有杜甫《兵車行》中的“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敝械摹耙敚┠铩??!按笕恕倍郑诋?dāng)時也是對父母的稱呼,所以,在唐朝是絕不能用“趙大人” “李大人”等來稱呼官員的哦。
再比如,唐朝的“相聲”,用兩人對話的形式將滑稽戲《三教論衡》展現(xiàn)于紙上,還嵌入了文物唐戲弄俑。
一路追隨著唐妞和她的小伙伴們的腳步,不僅參與了唐朝的很多有趣游戲,懂得了游戲的具體玩法和規(guī)則,還通過游戲知道了很多唐朝的文物,風(fēng)俗,制度,以及與游戲相關(guān)的趣事等。讓捧書閱讀的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唐代文化的波瀾壯闊。
正如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在前言中所寫的:這套書可以讓收藏在“玻璃柜”里的文物真正融入孩子們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