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島日本料理全國分店—萬島日本料理全國分店有哪些
昨天,日本強行啟動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
隨后,海關總署發布重磅公告:
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消息一出
不僅食鹽被瘋搶
南美白蝦、核輻射檢測儀
統統賣爆了
一時間
不少網友擔心
以后海鮮還能放心吃嗎?
尤其是日料...
不過,也有人迅速反應
“趁安全趕緊吃!”
上海多家日料店大排長龍
刺生點單量翻倍
不少網友,為了過“最后一趟”嘴癮紛紛“沖”向各大日料店。
有不少網友表示:昨天,上海多家日料店大排長龍,平均等位時間都在一個小時左右。
日料店工作人員表示,客流量確實遠超平時。不少等位的顧客表示,自己因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新聞特意前來,趁海鮮還安全時再過過嘴癮,還有堂吃客人在用餐后打包多份生魚片離開。
有餐飲業界人士透露,昨天到店點刺身尤其是三文魚和金槍魚的客人比平時翻倍。
消費者張女士告訴記者:“我們看到了這幾天關于日本排放廢水的事情,擔心今后的海產品會有影響,但目前日料店的水產品應該還是安全的,所以特意今天來吃一頓。”
不少網友調侃表示
“趕緊吃之后就是日料店寒冬”
多家日料店撇清:不是日本的
市場監管部門已展開檢查
位于寶楊寶龍廣場的這家日料店,在門口掛出了一張手寫告示,本店“拒絕日本水產品,可放心食用”。
工作人員介紹,昨天,有許多顧客就餐前會特別問一下,水產品來自哪里。因此他們寫了這張告示單,上面顯示店內提供的是——挪威三文魚、加拿大北極貝、格陵蘭島甜蝦。
徐家匯路上的日月光商場,這家人均達786元的日料自助店,也與日本進口水產品緊急撇清關系。記者撥通了店鋪電話——
“你好,日本料理。我們家沒有日本進口的食材,我們都是新西蘭的鰲蝦,新西蘭的生蠔,澳大利亞的生蠔,都沒有日本的。(那三文魚呢?)稍等,我問一下,挪威的,挪威!挪威!”店員特地重復了三遍。
另外,據澎湃新聞致電詢問,人均消費500元左右的鮨椿(瑞虹天地太陽宮店)和萬島日本料理鐵板燒(靜安店),其門店工作人員均否認有來自日本的食材。
甚至還有的餐廳為了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制作了標注著各種食材原產地的海報,以告知消費者,門店食材全都不來自日本。網上流傳的一張“小林刺身”發布的海報顯示,該門店的北極貝、牡丹蝦來自加拿大,甜蝦來自俄羅斯,三文魚來自挪威、金槍魚來自澳大利亞,海膽、赤貝和貝柱來自大連。隨后,記者撥通了“小林刺身”門店電話,工作人員確認了該海報的真實性。
目前,多區市場監管部門已展開針對性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
在記者的走訪調查中發現
進口食材的收緊
對平價日料店影響不大
真正受影響的是
以新鮮生魚為核心食材的
中高端日料店
中高端日料店遭遇“地震”
上海多家店表示替換食材
多家人均消費超2000元的日料店承認部分食材來自日本。例如,鮨心和 by Fujimoto(外灘店)工作人員表示,前供應商手里還有一些在全面禁止之前,在日本其他區域拿到的貨囤積,短期內應該還會使用這些貨,之后會考慮從其他國家進貨。
鮨直輝(復興薈店)工作人員則坦言,部分食材原產地為日本,現在還沒接到通知,不知道怎么辦。
福壽司門店工作人員也表示,有原產地為日本的食材,目前店內在售的,都為此前符合國家進口標準的產品,之后考慮更換食材供應商。
人均消費1636元的Ginza Onodera 鮨(外灘十八號店)工作人員表示,此前,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之后,該門店就已經更換了進貨來源,不再供應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現在用的是歐洲和國內的水產品做替代。
其他不同價位的日料店紛紛表示替換食材。昨天,人均消費1756元的鮨一(旗艦店總店)發布食材產地調整公告,嚴選全球優質食材,確保所有食材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所有海鮮都有明確的來源,并且可以追溯到捕撈或養殖的地點,以確保其新鮮度和質量。
人均消費120元的金匠壽司(世博源店)也表示,所有門店已全面下架與日本進口水產品相關原料的菜品。其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店里鯛魚等幾種產品原產地是日本,這幾天公司在尋找替代品,更換菜單。
人均消費1029元的一樽門店工作人員表示,此前門店約有一半的食材來自日本,現在餐廳正在尋找替代品。
人均消費428元的青山瀾·日本料理(前灘店)則已找到了部分食材的替代產地。該門店工作人員表示,以前許多食材從日本進口,比如海膽和金槍魚,但現在海膽要從朝鮮進口,金槍魚要從西班牙進口。
在上海經營一家人均消費2000元的日本Omakase的老板告訴記者:“這次的政策對一些高端日料店,尤其是以生食為主的壽司店影響很大。但是同時可能會促使中國本地食材供應鏈的升級優化。福建、山東、海南等地的海鮮食材都可能提供替代品。我們門店對于更換供應商倒是提前就有準備了。”
有種水產主要來自日本
上海商超還有在賣嗎?
上海市水產行業協會透露,藍鰭金槍魚、海膽以及其他蝦蟹魚貝是中國餐桌上最流行、銷量最大的日本進口食材。
記者采訪百聯、大潤發、盒馬、羅森、永輝等諸多超商渠道后了解到,目前日本的水產進口比例不高,主要集中在藍鰭金槍魚。
“超商渠道最主要的海產品是三文魚和金槍魚,目前三文魚主要的進口產地是挪威和智利,基本不從日本進口。但藍鰭金槍魚主要來自日本,但鑒于安全,大部分的超商從2個月前就暫停進口日本金槍魚了。所以目前零售渠道上,基本沒有太多日本海產品。另外,甜蝦大多來自俄羅斯,而北極貝主要從加拿大進口。”一位資深零售采購人士告訴記者。
位于茅臺路的日資超市Apita雅品嘉,在社交網絡上以日式商品知名。該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超市內日本進口水產品較少,主要為冷凍品,包括產地為鹿兒島的鰤魚片、產地為北海道的三文魚籽,最近一次進貨為8月10日,目前尚未售罄,仍在售賣。
另外,該超市三文魚籽的需求量較大,北海道產地曾比較受認可,“北海道冷,東西比較肥美,油脂可能會稍微高一些,口感比較好。”
該工作人員稱,今日尚未有顧客就日本進口水產品進行反饋,“如果今天顧客反應不是很好,明天我們就停止(售賣),就把這些都報廢了。”此外,超市內水產品部門均設立標牌,標識原材料產地。未來,日本進口水產品計劃尋求其他合規產地購買或禁采處理。
網友曬圖,截圖自大眾點評
線上電商方面,上海本土電商平臺叮咚買菜表示,目前叮咚沒有與日本相關的水產品。該負責人強調:“在其他進口商品方面,平臺在架的進口商品以及未來相關計劃采購商品,一定是國家允許進口的、有相關合格證明的合規產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水產行業業內人士稱,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對日本進口食品出臺較為嚴格的檢測標準,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已納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疇。很多日本水產經銷商陸續淡出,這幾年,做日本水產品生意的人更加少了。
水產專家:我國對核輻射風險把關嚴
不用過多擔心
昨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曉榮,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國多年來一直對日本進口的水產品核輻射風險把關、評估嚴格。“如果日本進口的水產品或者我國周邊海域生產的水產品受到污染,通過對肌肉等組織的取樣檢測,會很快檢測出來的,對此不必過多擔心。”
來源| 新聞晨報 綜合上觀新聞、澎湃新聞、第一財經、九派新聞、紅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