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閱讀事跡簡介,親子共讀事跡簡介300字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我1968年2月應征入伍,告別了父母雙親離開了有牡丹之鄉之稱的山東菏澤,來到武漢市空軍高炮部隊。從此,武漢三鎮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里入黨提干結婚成家,因為我老伴就是武漢人,因此我從部隊轉業也留在了武漢市工作直到退休,說起來我在武漢生活了55年了。
這期間曾經隨部隊參加作戰行動幾次離開武漢。一次是1968年初,我剛剛入伍便隨部隊奔赴廣西憑祥友誼關,一方面準備入越參加抗美援越作戰,一方面執行國土防空作戰任務,一年半后返回武漢。第二次是1970年底至1972年底,隨部隊到老撾參加了抗美援老出國作戰任務。第三次是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我隨部隊奉命參加了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任務。
半生戎馬生涯,多次親臨戰火紛飛的戰場,我更加知道和平來之不易,更加珍惜和平生活。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我也曾經面臨出生入死的考驗,50年前,與我一同入伍的老鄉戰友就有犧牲長眠在老撾的土地上。我時常懷念那些戰友,我也時常反思,犧牲的戰友他們短暫的人生價值是什么?不就是為了讓祖國有一個和平安全的國際環境嗎?
我的老家山東是孔孟之鄉,仁義禮智信和尊老愛幼的傳統思想對我影響深刻,我也十分注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經營我的小家庭。俗話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小家庭都和睦了,整個社會才能和諧。
我的家庭雖不是什么大戶人家,也不是名門之后。但我家祖祖輩輩都有很樸素的家風,很簡單的家庭規矩。如敬老愛幼、明事知禮、誠實友善、助人為樂、勤儉持家等。
從我記事起,長輩就教育我要好好讀書、不怕吃苦,正直善良,不說假話等。從小時候起我養成了做錯事寧愿挨打也不說假話騙大人的秉性。
1960年,咱們國家遭遇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再加上蘇聯逼著我們償還抗美援朝的軍事援助的債務,全國普遍遇到食物短缺。長輩們寧肯吃樹皮、草根,也要把僅有的粗糧留給我們晚輩吃。此事我沒齒難忘,盡管我從軍離家幾十年,老父親老母親都已辭世,我和家鄉親人們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2015年8月中旬,我女兒邀請我們全家人去宜昌三峽人家等景點去觀光旅游。一家人一路上其樂融融,玩的心花怒放,我們感嘆祖國的大好河山真美啊!
可伴隨著車船勞頓、爬山涉水,全家都累得疲倦不堪。我的腿更是在下山途中抽了筋,一度疼痛難忍。一直回到武漢走路還是一瘸一拐的。
“老街”在武漢小吃中小有名氣,離地鐵站也不太遠,我們決定下車后去品嘗一下。就這樣我們一家人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該小吃店門口,說明來意。哪知迎賓員告訴我們:座位已滿,要排隊入座。我和老伴只好在路邊找個板凳坐下耐心等待。
經過一路的旅途勞頓,我們一家人真是又渴又累。就在這時,我的外孫女榕榕,那年只10歲,端著一杯酸梅湯來到我們跟前,甜甜的說:“姥爺,嫁嫁快喝,解解渴。”(注:姥爺是我們山東人外孫對外公的稱呼。)
此時我的感受,不說你們也體會出來了吧!一下子讓我們老兩口忘記了一路的疲勞, 我的小外孫女也是從小在長輩的教導下,懂得了尊重老人,愛護老人的道理。
此情此景,小外孫女的身上就體現了我家的尊老愛幼家風。
我結婚以后,岳母和我們一起住了20年,一直到1998年在我家去世。其間我老伴的哥哥、姐姐接她去住,不論住在誰家都不會超過一星期,要么他們把她送回來,要么打電話讓去接回來,老人家在我們家住的時間長,一是大家生活彼此習慣了,二是家庭和睦,長幼互尊互愛,岳母舍不得我們這一家人。
幾十年來,我們這一家人,從漢口搬到武昌,從軍營搬到工廠。從來都沒有紅過臉,更別提吵嘴的事。家庭和睦了,我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到地方單位工作,有一個和諧的家庭讓我也安心,工作起來干勁也足了,在部隊立功受獎,在地方單位也是年年當先進,還被武漢市商委、江岸區委、區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
我女兒成家后,我和親家商量,雙方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約定對待兒子、女婿一個樣,對待姑娘、媳婦一個樣。有事多商量,沒事多走動。
我女兒從小受到良好的尊敬長輩吃苦耐勞的家風熏陶,她在家孝順自己的父母,在婆家跟娘家一個樣,孝敬公婆明事理肯干事。家務事搶著做,對老人長輩稱呼禮貌溫柔。爹爹婆婆把她當閨女待,她把公婆當爹媽看待。結婚二十多年從來沒有爭過一次嘴,每天笑呵呵。
我的女婿也是從小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他來我這里,主動找我拉家常,把在外邊了解到的好人好事、奇聞趣事統統說給我聽,也主動干這干那,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也正是尊老愛幼良好的家風的影響,我們與街坊鄰居,與老戰友老同事關系處理和諧融洽。我的女兒女婿在自己的工作單位也是尊重領導,尊重同事,和大家的工作關系處理的很好,受到領導的表揚。
如今,他們唯一的女兒今年就要高考了,她從小生活在一個尊老愛幼的家庭,從小就知道孝順我們長輩,我相信,這樣一個知書達禮明事理懂禮貌的好孩子,一定會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這就是我的“最美家庭”故事,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寫于2023年5月11日
作者簡介:馬傳崗,山東菏澤人,1951年1月出生,1970年1月入黨,大專文化,現居住武昌區徐家棚街油料所社區。1968年入伍,曾任空軍高炮獨立第一團、空軍高炮第十九師排長、副指導員、團政治處干事、師干部科干事、空軍武漢東湖干休所干事等職。1985年轉業,曾任武漢市食品公司禽蛋二廠任勞動人事科長等。
壹點號 柳泉金融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