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社會實踐感受勞動、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鋤地、播種、填土、澆水……這一系列我們平時在田間常見的耕作竟“搬”到了高新區保升小學的校園里,而種地的“主角”也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變”成了滿臉稚氣的小學生。
勞動最光榮
9月下旬,高新區保升小學全體學生體驗了一次種植蔬菜勞動活動。學校的這一塊地是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在綜合實踐曾光榮老師和各班班主任的帶領下,讓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親歷勞動的艱辛與光榮,扎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綜合實踐課上的種菜活動,收獲和鍛煉學生健全人格的激情與快樂!
種植體驗活動前,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種植知識,各班班主任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植物種植的條件、如何根據季節選擇種植的種類,以及育苗、澆水、施肥、防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聽完老師的講解,孩子們對種菜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孩子們拎著水桶、拿著鋤頭、肥料、菜苗、種子,在老師的幫助指引下松地、播種、種菜苗,忙得不亦樂乎。
在活動中,孩子與老師、同伴合作完成鋤地、種菜任務,交流各種發現。各科老師也利用學科特色對學生勞動種植進行融合教育發展。例如:語文學科讓學生記錄種子的生長歷程,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和寫作能力;數學學科通過對土地的丈量、對種子肥料等價格進行計算;科學課:填寫實驗研究報告,調查種子的生長周期;美術課:用畫筆描繪種子發芽、結果的過程;體育課:通過耕作勞動,鍛煉學生們毅力、增強體質……勞動現場,孩子們對“種菜”體驗興趣濃厚,都表示很喜歡,希望以后經常參加。
學校開展這種活動,既培養了孩子的綜合勞動技能和他們的觀察能力,也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從小養成節約糧食、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圖片|各班級
文字|吳東梅
終審|陳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