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煲湯的食用方法,雞骨草煲湯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雞骨草為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除去雜質及夾果(種子有毒),切段,生用。它味甘、微苦,涼,歸肝、胃經,具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
說起雞骨草的來歷,與“煲湯文化”有密切的關系。
“嶺南文化”是我國特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不同于湘贛云貴之地,雖只有千里之隔,但獨具特色。一提起“廣東佬”的煲湯文化,大家都贊不絕口。
在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教育、信息的傳播亦有限,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大都是靠“口耳相傳”的經驗來學醫看病。一次王員外家的兒子脅肋多日不舒服,胃脘部脹痛不思茶飯,面色萎黃,身如橘色。花重金請來的大夫,在查脈觀色問診后開了幾服藥,吃了也未見好,這可急壞了王員外的一家老小。王員外派家仆四處打聽治療的辦法,在全城內外張貼榜單,重金聘請能治此病的大夫。
一連好幾天過去了,也沒見有人揭榜。王員外看著自己的兒子日益憔悴,少氣懶言,眼目橘黃的樣子,心里充滿了自責和愧疚:自己只知道忙生意,很少關心自己的孩子。他心想肯定是自己造了什么孽,不然兒子怎么會得病呢?傷心之余,來到祠堂面前點起了香燭,地匍匐在祖輩的牌位前為兒子祈禱。
說來也巧,王員外燒香沒多久,家仆便來報信說,院門口來了一個乞丐,他揭了榜。員外遲疑了一下,然后笑著說,請他進來。乞丐隨即問員外要求筆墨紙硯,寫下了湯藥的配方:雞骨草60g,豬橫利250g,豬里脊250g,蜜棗3粒,姜1小塊,鹽1茶匙,清水1升余,3劑。
員外趕緊吩咐仆人下去抓藥煎服,乞丐臨走時強調說要煲湯服。服了幾碗湯劑后,員外孩子的病情明顯有所好轉,服完3劑后,便痊愈。
從此雞骨草煲湯便成為了一種治療“黃疸”的好方法,同時也驗證了“藥食同源”的中醫理論。
【應用】
1、黃疸
雞骨草甘苦而涼,具有清熱利濕而退黃之功,治療肝膽濕熱郁蒸引起的黃疸,可單味使用,或與茵陳、地耳草等藥配伍,以加強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作用。
2、乳癰
雞骨草有清熱解毒之功,治療乳癰,可用本品鮮葉搗爛外敷。
3、脅肋不舒,胃脘脹痛
雞骨草入肝胃二經,具疏肝止痛功效,治肝氣郁結之脅肋不舒,胃脘疼痛、常與兩面針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使用注意】雞骨草種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藥,必須把豆莢全部摘除干凈。
平臺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本平臺為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云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