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整車質保包括什么—比亞迪整車質保包括什么項目
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最關心的用車成本問題不是電耗,混合動力汽車也很少關心油耗而是性能,因為用車成本已經很低;那么需要關心的問題就是電池組和電芯的質保問題了,在解析比亞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質保問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芯、模、組”的概念。
電芯就是電池,可以是那種以幾百甚至上千節圓柱型三元鋰串聯,或者串并聯布局的電池;也可以是方塊形的磷酸鐵鋰電池,同樣可以是刀片電池——也就是以矩形設計的磷酸鐵鋰。只是電池為什么要叫做電芯呢?這是要區分質保。由很多電芯組成的模組叫做模塊,由多個模塊串并連接之后,并且加入控制單元的總成叫做電池組。
曾經的比亞迪汽車對電芯的質保時終身的,也就是對決定電池組實際容量的電池進行了終身質保;電池容量下降到一定比例后,只要通過測試符合標準就能夠無成本更換電池,容量即可回到新車的巔峰狀態。然而這一階段的很多汽車愛好者不懂什么是電芯,于是說出了電池組不終身質保就沒有意義的結論;然而這是個很無知的說法,電芯才是電池組的核心,只要電芯有質保則其他硬件的故障率是極低的。比如控制單元基本不會故障,除非殼體因托底損壞;而因駕駛車輛造成的電池組、控制器或電池的損壞的責任在于自身,沒有任何車企會因駕駛因素導致的車輛損壞而承擔質保責任,這是沒有道理的要求。
不過電池組總成在車損險的保障范圍內,只要有車損險則等于電池組總成有了終身質保,那么電驅部分的核心質保還是在于電芯。
比亞迪似乎干了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其他車企因制造成本無法理想控制的問題,提出的質保方案往往是“首任車主終身質保”,包括電池組和電芯——關于電池組的質保顯然就是個噱頭,因為車損險承擔了“風險質保”,在硬件故障率極低的前提下,其實車企是沒有什么很大的成本開支的。也就是說這些品牌的電池組只是提供了電芯的首任車主終身質保,一旦車輛進行了過戶交易則電芯也會失去終身質保,隨后只能退一步按照「8年或15萬公里質保」。
這是不是說比亞迪也變成這樣了呢?參考下圖。
比亞迪的解釋首先是一樣的「電池組首任車主終身質保」,不限里程和時間,這點倒是都一樣;而且也是過戶之后就要失去【電池組總成】的終身質保。
而該品牌新能源汽車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電芯仍舊是終身質保,說白了就是車輛交易之后失去的只是電池組總成的終身質保——這也是沒有什么大意義的,因為駕駛此類汽車不會不投保車損險,各大車企都是以低風險搏個噱頭,比亞迪也不例外。
但是比亞迪營銷部門的文字水平比營銷水平還差,各種描述都是電池組終身質保、電芯基本沒有描述;正確的說法應當是【電芯終身質保、電池組總成首任車主終身質保】,這樣就能讓消費者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了。翻看一下比亞迪汽車三包憑證吧,上面標注的就是電芯終身保修,電芯以外的元器件的質保周期是非首任車主,首任車主的電芯以外元器件的終身質保沒有寫入但卻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協議了。
圖1:非營運(家用車)的質保標準。
圖2:營運車質保標準,能夠給營運車提供五年或50萬公里的質保也就算到頂了,因為規則是六年或60萬公里下線。
結語:比亞迪汽車提供的終身質保其實沒有變,還是電芯的終身質保,只是其他車企都搞出個電池組的終身質保,似乎顯得比亞迪只質保電芯有些“沒誠意”;結果模仿話術還沒有說個明白,弄得新老車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甚至在銷售終端一些銷售人員也解釋不清楚,這就很影響品牌形象了。
關于更換電芯的標準還是SOC下降30%,比如15kwh容量的電池組只能充進去10.5kwh就符合更換標準了,10kwh自然是充<7度就可以更換;這個標準也是沒有變化的,這個問題以后不需要多解釋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