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麻醬面正宗做法,老北京麻醬面正宗做法視頻
咱北京的傳統吃食,只多不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一到夏天,我首先想起的是這么一幕,在悶熱的三伏天兒里,搬一小馬扎兒,坐在大雜院樹下,吹著一涼風兒,把煮好的面條兒,用涼水這么一過,拌上調好的芝麻醬,黃瓜絲兒,再剝幾瓣兒蒜,不怕費事兒的話,您再炸點這花椒油,一碗爽滑利口的老北京芝麻醬涼面就算調好了
稀里嘩啦的這么一下肚,甭提多爽了,此情此景,打小兒在胡同里長大的北京孩子都特別有感觸,咱北京有句俗話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雖說還沒真正到伏天兒,但最近一段時間,北京的天氣酷暑難熬
而在這個時候,吃京味兒涼面最舒服了,毫不夸張地說,北京人幾乎沒有不吃涼面的,很長一段時期,左手捧涼面,右手拿筷子加黃瓜,是北京老少爺們兒的標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于芝麻醬涼面,在這必須要強調的是吃老北京芝麻醬涼面是有門檻的
關鍵的配料芝麻醬大有講究,您剛買回來的芝麻醬,通常都是純芝麻醬,微微發苦,不能直接吃,有一個關鍵的步驟,咱北京人都把它稱之為‘澥’舀一點兒芝麻醬放在碗兒里,一邊兒兌水,一邊兒用筷子,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拌,直到把芝麻醬澥到能拉線兒,才算完事兒,有人用加鹽的白水,也有人喜歡用香油
還有人說用高湯,說法不一,可無論用什么配料,要是拿不出點兒寵辱不驚,永不言敗的匠人精神來,根本就甭想‘澥’勻乎了,因為‘澥’芝麻醬看起來簡單,實則考驗您的手勁兒和經驗,兩者缺一不可,它不像打奶油那樣,只要做一個動作不停就行了
‘澥’芝麻醬只有掌握好力道,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而只有老北京人能達到這點要求,也就是說,除了北京人自家做的芝麻醬面外,面館里的賣的芝麻醬涼面都算不上是地道京味兒,澥好了芝麻醬再把煮出鍋的面條兒用涼水過幾遍,北京人叫‘過水面’吃起來不坨,既滑爽又筋道,用北京話說就是利落痛快
拌上老北京芝麻醬,芥末油,香油,醬油,醋,黃瓜絲兒,蘿卜絲等等,面條兒的涼爽,芝麻醬的咸香,黃瓜絲兒的清香,那般味道,不是吃一兩回就能體會到的
嚴格來說,北京的涼面有三大體系,第一個是北京派的過水兒涼面,面煮得了,鍋挑兒,直接過涼水,講究點兒的老北京人,得過三遍涼水,因為您過得越多,吃起來越痛快,咽下去不是一般的順溜兒
第二個四川涼面就不同了,它是拌完菜油以后,拿電扇扇涼的,所以相對來說,四川涼面要比北京涼面干,水分都被吹跑了,第三種就是延吉冷面,把涼面擱進一碗泡菜湯里,吃起來是甜酸口兒的,特別開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但大多數北京人都好老北京芝麻醬涼面這口兒
夏天正是吃西瓜的時節,大部分北京人都愛吃西瓜,但很多小年輕兒都不知道,其實這西瓜皮兒也是一寶,西瓜皮兒有個別名叫‘西瓜翠’除了能涼拌著吃,還有其他特殊的用處,接下來就跟您聊聊老北京的特色吃食翠衣面,是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就看您吃沒吃過這一口兒了
盛夏季節,大部分人通常都是吃完就把西瓜皮兒扔了,很少有人知道,被扔在垃圾桶里的西瓜皮兒名叫西瓜翠,話說這兒,肯定會說,西瓜皮兒涼拌著吃,解暑清熱,開胃生津,健脾養顏,好處確實有不少,不過,今兒要是說的是善于變廢為寶的北京人獨創的另外一種傳統吃法
首先您切半個西瓜,掏干凈瓜瓤兒,用這半個西瓜皮兒當飯碗兒,再盛上一碗老北京麻醬涼面,這就是三伏天里,北京人的傳統特色消夏美食,翠衣面,您瞅瞅,在那豪放的西瓜片兒面碗兒里,既有麻醬的咸香,又混合了西瓜的清香,想想看,夏天里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里,坐在槐樹下,扇著蒲扇,聽著天上的鴿哨跟鳥鳴,手里捧著西瓜皮面碗,吸溜著涼面
渾身上下,由內而外都透著一股子涼快,透著舒坦,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生活,所以吃沒吃過一種西瓜皮盛的芝麻醬涼面,是檢驗一個人是不是地道老北京的秘方兒,之所以這樣吃,是因為芝麻醬吃起來糊嘴,但要把芝麻醬涼面擱進西瓜皮兒里就不一樣了,西瓜汁兒跟芝麻醬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您吃起來一不糊嘴,二還有點兒甜頭,嘿!咂摸起來特別有味兒
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芝麻醬,離不開過水兒面,一碗地道的老北京芝麻醬涼面,喚醒一整個夏天的靈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打小兒就好這口兒,吃了大半輩子 ,怎么吃都吃不膩,一直都是北京人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