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掛職鍛煉心得體會-大學生掛職鍛煉心得體會五篇
我是下面專欄的作者【第一任職】,1月20日—28日今日頭條知識年貨節,我們將聯合今日頭條推出專欄8折優惠促銷活動,如果您對公文寫作感興趣,1月20日—28日購買最劃算,機會難得,請勿錯過!
現在購買專欄,我們還送超過1G超過10000篇超過50000000字的經典范文。歡迎各位老師加入公文寫作大家庭。
專欄訂閱成功后,請在后臺私信我們入群,進入“筆桿子樂園”與眾多機關“筆桿子”一起探討寫作心得與技巧。
學思踐悟話海寧
——在海寧掛職的心得體會
學習海寧,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培育這種兼收并蓄的大氣從容,讓太行山的雄渾壯美、北方人的厚道質樸融入我們的工作理念、創業思維、環境營造、辦事效率和作風改進上,真正實現地上地下齊頭并進、本土外地比翼齊飛、煤與非煤交相輝映,創造出屬于我們的發展環境、發展速度、發展效益、發展奇跡! ——高俊霞
耳畔猶聞志川書記臨行座談時的諄諄囑托,眼前猶現明喜部長揮手送行時的殷殷期盼,恍然間,到海寧掛職已足月有余。感謝組織,讓我與這座人杰地靈之城擁有三個月的際遇結緣;感謝海寧,熱情接納我這個來自北方的“掛客”。
首月印象,盡管只是浮光掠影,但這個位于錢塘江畔、蘊育名人文化、養育潮鄉人民的美麗小城,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聞聲——千年海寧厚重古樸、活力四射。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設海寧郡;新中國成立后為海寧縣,1986年撤縣設市。這片有著700多平方公里的江南名邑,景觀豐富、民風淳樸、學風興盛,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皮革之都、文化之邦、旅游之地”。
辨色——人文海寧靈秀律動、風姿綽約。國學大師王國維的“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武俠小說家金庸的《書劍思仇錄》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這種浪漫中的尊傲、靈動中的凝思、弄潮中的領潮,使這座“書香之城”更添了幾分才聚之色。
覓光——財富海寧高歌猛進、勢如潮涌。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866.07億元,增長8%;財政總收入135.55億元,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7億元,增長6.5%;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6139元和32661元,均增長8.1%。綜合實力居嘉興市第一,浙江省第七,全國百強縣第24位。
掠影——幸福海寧生活和美、百姓安居。海寧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17個“國”字號、10多個“省”字號靚麗名片,市*書記朱建“地勢平坦、心態平和、發展平衡、治安平穩”四個“平”字概括了海寧人的幸福生活,提出未來幾年,海寧人將向“抓富足度、提健康值、享快樂感、匯時尚力”的品質海寧、品質生活目標邁進。
簡單幾筆很難勾勒出海寧全貌,寥寥數筆也無法寫盡海寧特質。聞聲、辨色、覓光、掠影之后看海寧,最大的感受是“四氣”逼人:
旺盛的人氣——在海寧所見之人,無不洋溢著愛海寧、護海寧、宣傳海寧、展示海寧的濃濃鄉情。《海寧日報》辦了個專欄,其中一版就是“愛海寧”。“愛”“海”“寧”這三個字,每周都由市民或本地中小學生書寫,每周評出優秀作品作為刊頭。這種從上到下、從政府到民間的倡導,使得愛鄉護鄉情懷在每一個海寧人心中不斷生根、持續發芽、開花結果,形成了強大的引蜂引鳳效應。
濃郁的商氣——這里創新創業的氛圍特別濃,想掙錢、敢掙錢、會掙錢、快掙錢是海寧乃至長三角地區普遍的價值取向。作為一個縣級市,海寧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家,百億元以上高科技企業2家,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掛牌上市公司23家,科技創新型“小巨人”企業577家,撐起了海寧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經編、家紡和皮革,這種在北方難覓蹤跡的企業或傳統產業,在海寧依然如火如荼,且做的都是買全球、賣全球的買賣。一雙襪子,與全球10多個國家簽訂訂貨合同;一組沙發,簽售的是美國中上等收入階層;一打窗簾,搶占的是中國五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高漲的士氣——主要體現在干部身上。海寧對干部的要求是“善謀事、敢擔事、干實事、會共事、不出事”。在海寧投資興業,享受到的政務服務堪比銀行VIP。他們采取的方式是:政務中心四個窗口提供咨詢和引導服務,后臺36個工位辦理對應業務。只要企業有投資意向,政務中心就會有專職的代辦人員,為企業和項目進行全程“保姆式”跟蹤服務,企業最終只需要蓋個章、簽個字就行。投資32億元、占地1200多畝的浙大海寧國際校區能在三年間從無到有;注冊資金200多億元、規劃面積23.3平方公里的鵑湖國際科技城能在四年間引企入駐等,都用鐵的事實證明了海寧速度、海寧節奏,證明了海寧*員干部過硬的能力、素質和作風。
包容的大氣——海寧戶籍總人口69萬,外來人口50多萬,基本上是本地、外地平分秋色。盡管有這么多外來客到海寧分享公共資源,但海寧人不排外,主政者也不排外。一個偶然機會,我隨市長到海寧創業園調研。見一位80后小伙創業很成功,將小襪子產業做成世界品牌,穿在了籃球名宿科比和意大利總理的腳上。一問是山西人,更是震驚。市長有點好奇,笑問我“他鄉”遇老鄉的感受,我心有所感,直言兩條:第一,能將小襪子做成大產業,說明我們還是很有商業頭腦的;第二,能將山西人留住,并扶持企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走向世界,這是比山西人更高明之處。海寧不僅留住了商人,還能留住干部;不僅留住人,還能留住心、留下情。
感嘆海寧,學習海寧,關鍵是要用“他山之石”攻“我山之玉”,將掛職之獲轉化為務實之行。
要學海寧一個“愛”字鄉情濃。沁水與海寧,無論是發展速度、發展質量、發展定位還是發展取向,都已不在一個平臺之上。海寧再富有,那也是人家的海寧;家鄉再落后,那也是我們的根。黑黑的煤炭、黃黃的土地、巍巍的群山、濃濃的鄉愁永遠是我們記憶深處最敏感、最溫馨的港灣。因此,無論掛職學習,還是出去鍛煉,外邊的精彩可以津津樂道,心中的激情更需時時點燃。只有我們每個*員、每個干部、每個群眾都能夠把對家鄉的愛、家鄉的情,轉化為改變落后面貌、建設美麗家園、實現后發趕超的實際行動,才是掛有所得、學有所獲的精髓所在。
要學海寧一個“大”字闖全球。海寧的市場目標,目前已不是全省、全國,而是全球。2017年,海寧的外貿出口總額達424億元,增長16%,占到我們山西省(690億元)的三分之二。這種買全球、賣全球的吞吐量,決定了海寧的產品雖小,但“小”中賺“大”,小而能“大”,確實讓我們一些干部群眾“賺不了大錢、看不起小錢”的思維汗顏。事實上,拿沁水包括晉城來講,除了煤炭、煤層氣、電力之外,我們的沁水蜂蜜、澤州鐵器、陽城陶瓷、高平織造、陵川阿珍等,產品都很不錯、品牌也可以,但規模做不大、市場打不開、產品走不遠,是不是應該對照海寧,好好反思?海寧不產皮毛,卻成為全國的“皮革之都”;幾根小小的紡線,織成了中國的“紡織產業基地”,這種無中生有、小中見大、短板拉長的睿智、勇氣和魄力,是不是也需要我們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中認真借鑒。
要學習海寧一個“活”字提效率。海寧是繁榮富庶之地,也是創新活力之城。他們圍繞土地、金融、科技、人才四大要素進行改革創新,成為浙江省以市場化路徑撬動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示范點。比如,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他們推行全程代辦、提前介入模式,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看。職能單位以及辦理人員不說“不能辦”,就講“怎么辦”。尤其是**八項規定之后,面對一些干部辛苦多、待遇差的現實,市*市政府科學決策,“廣開前門、力堵后門”,把一切獎金、福利、待遇、懲處機制置于公開之下,拉大檔次,公平競爭,就像我們晉城倡導的“獎得心跳、罰得臉紅”承諾兌現一樣,更是激發了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為加快海寧節奏、提升海寧效率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制度保證。
要學海寧一個“實”字爭上游。海寧務虛性的文件、會議很少。無論是市*、市政府組織的大中型會議,還是職能部門部署的會議,領導講話都是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文件傳輸方面,海寧全部實行網上辦公,日清日結。翻看《海寧日報》,報道最多的是項目推進、拆遷現場、基層工作和群眾感懷。在經濟基礎較好的海昌街道辦調研,他們每季度確定15項重點攻堅項目,分到班子成員和工作人員頭上,開展“擔當實干比武”競賽,每月進行工作評比,主要看現場、看變化、看工作增量、看群眾滿意度,評選出的“奮斗之星”與年終獎優掛鉤。
要學海寧一個“容”字納天下。海寧空間不大,區區700多平方公里,面積僅有沁水的四分之一;但人口容量不小,本土外鄉加起來120多萬,相當于沁水人口的6倍。較小空間容納這么多人口,而且還以每年2至3萬的外來人口不斷涌入,預示著這里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洼地、投資寶地、創業福地”。而這“三地”效應背后,實質上彰顯的是海寧的大氣包容、接納寬容和自信從容。今年1-5月份,先后有17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海寧,實際利用外資15504萬美元,同比增長47.21%;來自全球22位高端人才參加了“潮起東方、贏在海寧”創業大賽,形成了嘉興“硅谷”的海寧效應。學習海寧,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培育這種兼收并蓄的大氣從容,讓太行山的雄渾壯美、北方人的厚道質樸融入我們的工作理念、創業思維、環境營造、辦事效率和作風改進上,真正實現地上地下齊頭并進、本土外地比翼齊飛、煤與非煤交相輝映,創造出屬于我們的發展環境、發展速度、發展效益、發展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