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800字
面對現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如何正確地引導他們,使之健康地發展,常常是我們困惑較多的地方。通過對心理健康指導師的學習,幫助我了解到學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可能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如何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當今教師責無旁貸的工作內容之一。現在談談自己本次學次的心得體會:
教師作為學生行為的引導者,必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中小學中,卻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厭學心理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學生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郁的生活,很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地。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如果你對心理健康指導師報考學習感興趣,可關注公眾號小馬職考,共同交流!
分享轉載只為網友交流學習知識,如無意中侵犯了你的權利,請聯系予以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