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主要講了什么,《拿破侖傳》梗概
后臺回復書名一鍵免費閱讀: 拿破侖傳 | 閃閃發光的人生 | 埃及四千年 | ……
蝸小牛:本篇書評來自蝸牛讀書領讀人@三月與橘貓童鞋原創哦,他這篇書評給大家安利了一本小眾書,《拿破侖傳》。年輕人如何在絕望的處境下奮起反擊,想知道答案的,也許你可以看看這本書哦~
——導讀
只有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才需要讀《拿破侖傳》,有這個想法你就錯了。
先來問個問題“你認為二十歲最糟糕的狀態會是什么樣子?”
不同的人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二十歲事業停滯不糟糕嗎?二十歲學業不順不糟糕嗎?二十歲貸款壓力巨大不糟糕嗎?
這都很糟,但遠遠稱不上最糟糕,這時作為拿破侖鐵桿粉絲的橘貓君必須要掏出這本世界級的傳記經典,寫透了年輕人如何在絕望的處境下奮起反擊的《拿破侖傳》。
提起拿破侖,有人說他是共和國之星他用一場又一場戰斗保衛了巴黎
有人說他是阿提拉二世帶給了歐洲無窮的破壞與苦難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為了紀念拿破侖對于共和做出的貢獻,于1804年創作了《英雄交響曲》。卻又在得知他加冕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時憤而將樂曲更名為《第三交響曲》。
巴黎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勝利建立起了一座雄獅凱旋門,寓意科西嘉的雄獅。
《拿破侖傳》這本書在世界傳記史的地位太重要了,在1927年美國非虛構類暢銷書榜,排名第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二戰最焦灼的時候還要打開這本書,坦言世界上沒有人比拿破侖更偉大。
二十歲可以有多糟糕
提到《拿破侖傳》,不同國家的人們都對他做過不同的演繹,法國的布里昂寫過,蘇聯的葉.維.塔爾列寫過,還有德國路德維希和美國艾倫·肖姆版本也寫過。但現在提到《拿破侖傳》我們卻默認為德國路德維希這一版為什么?
路德維希筆下的《拿破侖傳》放棄了紀實的寫法,讓拿破侖多了人性的一面,在歷史光輝之下,告訴大家拿破侖的一生可以有多坎坷。
《拿破侖傳》主要講述了拿破侖從1779年10歲入軍校,以少尉軍銜畢業;到1799年發動政變,而后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1815年退位,被放逐圣赫勒拿島,直至去世的傳奇經歷和心路歷程。
但作者回顧拿破侖的少年時光尤其是在20歲人生最重要的抉擇路口卻不惜筆墨。試圖為讀者勾勒出一個青年拿破侖的形象。
拿破侖出生于科西嘉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那是靠近地中海,位于意大利和法國之間的一個小島。但不幸的是他的出生伴隨著科西嘉島的淪陷,法國控制了這里。青年拿破侖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擊,他亡國了。
但他的悲慘遭遇才剛剛開始,讓拿破侖顯得可悲的是他的此生最愛的妻子約瑟芬。就算在法國稱皇,歐洲稱雄又如何。在他行軍打仗之時,受著對妻子思念之情寫下無數封懷有愛意的情書,得到的是滿是虛假謊話的回信。他的妻子此時正在法國和情人夜夜笙歌。等到他凱旋,還要為其還債。最后東窗事發,拿破侖忍無可忍還是選擇了離婚,留給她前妻一大筆財產。
并且在他最得意的政治方面也遭遇了滑坡,拿破侖的滑鐵盧慘敗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兄弟姐妹的陷害,他的弟弟妹妹們私下與歐洲各國簽署了停戰協議,而這一切都把拿破侖蒙在鼓里。
不低頭主義的路德維希
想要讀懂《拿破侖傳》我們需要先讀懂路德維希。
路德維希是德國魏瑪時代“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德語作家”。這位猶太中產階層家庭出身的法學博士,曾醉心于戲劇創作,一戰后投身于歷史傳記寫作。
1920年—1933年間,他先后發表了歌德、倫勃朗、拿破侖、威廉二世、俾斯麥、、米開朗基羅、林肯、施利曼9本傳記,還完成了一系列劇作和文章。據1930年的一項調查,在德語界最受歡迎的前5本作品中,他的兩本歷史傳記位列第一和第五,被翻譯為包括中文在內的25種語言。
路德維希還曾給羅斯福、斯大林等同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做過訪談。
路德維希的目標卻并不僅限于文學。在他的作品早期,他就把自己的傳記作品界定為歷史學研究的“新學派”,即一種擁有“精神”的歷史編纂方式。
這種“精神”既體現在歷史敘述一波三折的戲劇化效果中,更蘊藏著鮮明支持民主的共和主義立場。
他在作品中公開討論德國在一戰爆發中的責任,嚴厲抨擊右翼歷史學家粉飾軍國主義擴張野心的做法,明確主張用和平主義與民主共和的思想來教育青年一代。
正因如此,在德國之外的輿論界,路德維希被稱為“另一個德國的代表”,是歌德世界主義精神的繼承者。
不過,路德維希的作品遭到了許多德國專業史學家的圍攻。在上世紀20年代的德國史學界,占據統治地位的是普魯士學派。
該學派在學術上強調考證,在政治上以中立為名,實質同保守的軍國主義傳統聯系緊密。
他們把路德維希等人的傳記作品蔑稱為 “歷史純文學”,是“業余愛好與毫無功底的、無考證特性的、五彩斑斕的混合物”,進而認為路德維希的成功標志著“德國社會精神狀態的沉淪”。
政界的攻擊同樣迅速而強大。外交家們或者阻止路德維希在當地開設講座,或者直接將他排斥在諾貝爾獎候選名單之外。國會中的議員嚴辭抨擊路德維希的作品“辱沒了德意志人”。
在黨掌權后不久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焚書行動,路德維希的作品被評價為“誤解我們的歷史,輕視我們歷史中的偉大人物”付之一炬。
但面臨種種指責路德維希卻沒有選擇妥協,他果斷放棄了德國國籍,轉入瑞士籍,并始終堅持為真正歷史撰寫。
一個不低頭主義者的勝利
毫不夸張的講路德維希與《拿破侖傳》是融合的,無法分開的,他們都是命運的“不低頭主義者”
而《拿破侖傳》這本書則寫透了對于命運的抗爭,對磨難的忍受。
路德維希并沒有把眼光過多的聚焦于拿破侖一生的輝煌戰績,而是更多的對拿破侖不妥協奮斗,越挫越勇的精神世界進行了探索。
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優點也正在此處,拿破侖失去了跨越阿爾卑斯山時發出的豪言壯語“我比阿爾卑斯山還高”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更多的專注于故鄉,愛人與親情,他不在被神化。
而是變成了一個人性化的人格,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
對于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
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正因為如此,也讓這本書的閱讀性變得更高,當然如果你也二十歲正在經歷人生的分叉路,不妨看看這本書,看看拿破侖如何在一次次的抉擇中做出明智的選擇。
往期好文:
請回答世界讀書日:你為什么要堅持讀書?
想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你必須擁有學習思維
“學會管理小情緒后,我再也不怕當眾吵架了”
歡迎下載網易蝸牛讀書app
或使用公眾號搜索功能閱讀更多圖書
- END -
○
○
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
長按下載
不疾而速 與你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