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種四川名小吃-10大暴利低成本小吃
中國美食地圖——四川篇,10道聞名四川的特色美食,你吃過幾道?
四川菜肴在中國的飲食體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又被譽為“百菜百味”,最令人難忘的是其特有的麻辣香味。據傳說,川菜有超過二十種不同的味型。你了解川菜的起源嗎?
川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巴國和蜀國,經歷了春秋戰國至秦朝的初步發展,隨著兩漢和兩晉時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特色。到了晚清時期,川菜逐漸分為五大類:筵席菜、大眾菜、家常菜、三蒸九扣和風味小吃。
改革開放后,川菜開始逐步傳播到全國各地。實際上,幾乎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品嘗到一兩道正宗的川菜。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并品嘗一下十道在全國聞名的正宗川菜,你嘗試過其中的幾道呢?
第一道:水煮肉片
水煮肉片是一道以豬里脊肉為主料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新創名菜,起源于中國四川省的自貢市,并在西南地區得到了廣泛傳揚。它作為川菜中著名的家常菜,以其獨特的烹飪工藝和口味而著稱。
水煮肉片之名源自其肉片未經過油炸,而是以水煮的方式烹制,突顯了菜品的特色。這道菜的肉片具有濃郁的香辣味,口感鮮嫩,容易嚼碎。食用時,肉嫩而菜鮮,湯汁呈現鮮艷的紅油色澤,辣味十足,極為適合搭配米飯,是家常美食的首選。其特點可概括為“麻、辣、鮮、香”。
第二道:回鍋肉
回鍋肉起源于四川農村地區,古代稱之為油爆鍋,幾乎每個四川家庭都能制作。所謂回鍋,即是指再次進行烹調的意思。回鍋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極為重要,被譽為川菜之首,川菜的代表之一,提到川菜就會想到回鍋肉。其獨特的口味、鮮艷的色澤,肥而不膩的口感,使其成為下飯菜的首選。在川菜中,回鍋肉口味獨特,色澤鮮亮,色香味俱佳。
制作回鍋肉時,最佳的配料包括蒜苗、仔姜和青椒作為“翹頭”,搭配郫縣豆瓣和永川豆豉,展現出最正宗的味道。而在自貢的家常菜中,回鍋肉的配料更加豐富多樣,包括青椒、仔姜、蔥白、藠頭、干豇豆、蓮花白,甚至可以搭配鍋盔,呈現出不同的口感和風味。
第三道:魚香肉絲
魚香肉絲以獨特的魚香味而著稱。據傳說,這道菜的靈感源自于“泡椒肉絲”,由一位四川籍廚師于民國時期創制而成。魚香肉絲選用精選食材,烹飪出的菜品色澤鮮艷,微酸、微甜、微辣,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下飯菜。
隨著魚香肉絲被全國人民接受,也出現了一些盜版品。盡管這些盜版在顏色和形狀上與正宗魚香肉絲相似,但在味道上卻大相徑庭。只有品嘗過真正正宗的魚香肉絲,才能真正體驗到這多年來我們可能一直在品嘗著“冒牌貨”的事實。
第四道: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是一道享譽中外的特色川菜。最初,這道菜被稱為“油爆雞丁”,因為它是清代時期山東巡撫丁寶楨首創。隨著丁寶楨被封為“太子少保”即“宮?!?,這道菜也因而改名為“宮保雞丁”,并且這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宮保雞丁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選用油雞腿肉、干辣椒和花生米炒制而成。成品菜肴味道鮮美,肉質鮮嫩,微辣而不過分,略帶甜酸,讓人回味無窮。
第五道: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創始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元年,在成都萬福橋旁的一家名為“陳興盛飯鋪”的小店。店主陳春富早逝,飯鋪由老板娘接手經營,這位女老板面上微麻,因而被人們稱為“陳麻婆”。陳氏對豆腐的烹飪有獨到的技巧,制作出的豆腐色香味俱佳,與眾不同,深受人們喜愛。她創制的燒豆腐也因此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她的小飯店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早期的麻婆豆腐采用菜油和黃牛肉作為主要食材。到了20世紀60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時,菜油被花生油所取代,而肉的來源則不再局限于牛肉,也可以是豬肉。炒熟的肉會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和糖,經過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和高湯,煮沸后加入蔥、姜、蒜。最后,用水混合太白粉勾芡,加入花椒粉和麻油后即可出鍋。雖然制作過程和食材有所變化,但麻婆豆腐的口味依然突出麻辣、燙和咸的特點。
第六道:四川火鍋
四川火鍋以其麻辣、鮮香而聞名,它源于民間,升華于廟堂。無論是社會各界的人群,包括販夫走卒、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商賈農民,還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四川火鍋都吸引著廣泛的消費者群體,每人均頻繁光顧,使其成為其他地方所望塵莫及的獨特存在。
在制作和配料方面,最能代表川味火鍋的是毛肚火鍋。正宗的毛肚火鍋以其濃郁的味道和重油而著稱。傳統的湯底配方通常包括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以及漢源花椒等原料。首先,將牛油放入旺火的鍋中熬化,然后加入剁碎的豆瓣醬,等熬成醬紅色后,再快速炒香花椒。接下來,將牛肉原湯、搗茸的豆豉、拍碎的冰糖、老姜、川鹽、醪糟和小辣椒加入,一同熬制。這個過程賦予了湯底其獨特的麻辣風味,使毛肚火鍋成為川菜中的經典之一。
第七道: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這道菜由郭朝華和張田政夫妻創制而成,通常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主要食材,經過精心鹵制后切片。隨后,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輔料,形成紅油澆在菜品上。這道菜制作精細,色澤美觀,口感嫩滑,味道鮮美,帶有麻辣的濃郁香氣,十分美味可口。
這道菜不僅可口,幾年前在國外還有一段趣事。在2017年5月,美國《GQ》雜志公布了美國2017年餐飲品賞大師Brett Martin評選的餐飲排行榜。位于休斯敦的PepperTwins雙椒川菜館以其招牌涼菜“夫妻肺片”榮登榜首,被評選為“年度開胃菜”。這道菜在英文中被翻譯成“史密斯夫婦”。
第八道:缽缽雞
缽缽雞是一道源自清代并傳承百年的美食傳統。它采用陶器缽盛放,搭配以麻辣為主要特色的調料,再加入多種香料,將去骨雞片拌勻而成。這道美食以其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獨特特色而著稱。搭配奶湯面一起享用,更顯獨具風味。
缽缽雞的名字聽起來頗具新奇感,“缽缽”實際上指的是瓦罐,缽的外部裝飾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在缽里,裝載了以麻辣為主要特色的佐料。菜品經特殊加工后,用簽串起來,然后浸泡于各種不同口味的佐料中,呈現出一種別具特色的美味。不僅味道悠長,而且充滿了愉悅情趣。
第九道:宜賓燃面
宜賓燃面,又稱敘府燃面或油條面,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美食,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其獨特之處在于油重無水,能直接點火燃燒,因而得名“燃面”。
這道美食主要以當地優質堿水面條為主料,配以宜賓特產的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芝麻、花生、核桃、荊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制作過程包括將面條煮熟、撈出甩干、去除堿味,最后根據傳統工藝添加油和調料。
燃面以其素面的特色而獨具魅力,改革開放后,燃面家族迎來了新成員,如葷燃面、燃湯面等。這古老的美食為喜愛燃面的宜賓人民帶來更豐富的味覺享受,延續了其悠久歷史的美味傳統。
第十道: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它的老祖宗——"白肉"。最早有關"白肉"的記載出現在宋代盂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以及耐得翁的《都城紀勝》等文獻中。然而,"白肉"的真正發揚光大卻發生在滿族同胞聚居的東北地區,后來傳入了四川。
這道美食的制作原料主要包括蒜泥和肉,口味鮮美,富含營養。在享用時,人們用筷子將成分攪拌均勻,隨著熱氣的升騰,一股醬油、辣椒油和大蒜混合的香味撲鼻而來,令人食欲大增。蒜味濃郁,但并不油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人將蒜泥加入白肉,不僅讓白肉更美味,還提升了其營養價值。因為蒜中的蒜素與肉中特別是瘦肉中的維生素B1結合后,將維生素B1的水溶性轉變為脂溶性,從而更容易通過人體各種膜,并提高其吸收效率。因此,可以說四川的蒜泥白肉在全國范圍內的白肉中獨具特色,無愧為獨領美味的佳肴。
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川味美食數不勝數,遠不止這10道美食,例如還有大家熟知的口水雞、東坡墨魚、燈影牛肉、冷吃兔等等。
點關點贊不迷路,祝各位友友們2023年身體健康、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