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想起梁曉聲對何為文化的解讀,“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如何讓別人能體會到你的善意,讓自己的善良能溫暖身邊的每個人,需要懂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細節上去約束自己,不能肆意妄為。看看孔子在幾個具體小事的所作所為,可以體會一下。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第一,托人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對于遠方的朋友,即使自已不能親自去探望,如果有朋友正好去那里,托帶些禮物去,也是一種問候的方式。在請托朋友時怎樣做才不失禮呢?再者,送人禮物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方說不能送人鏡子、剪刀等等,有些地方也有不能送人藥的風俗,當然人參之類的補藥應該不在此列。但是怎樣接受朋友贈送的禮物,特別是一些藥物,怎樣做才能不失禮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孔子是怎樣做的吧。

    子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問候遠方親朋故舊的習俗自古有之,中國人請托別人問候自己在遠方的朋友時,習慣上往往要贈送禮物。即使是一些特產山貨,一方面禮輕情義重,另一方面,體現出對于遠方朋友的重視,也讓朋友能更多的體會到自己對情義的懷念。也許現代社會也有代問好的,感覺也就是嘴上一說的事。

    之所以要“再拜而送之”,一般認為最主要是對托人問候的朋友的尊敬。具體怎樣操作呢?古時沒有凳子,古人習慣于跪坐于地,行禮時可以不起身,雙手據地,俯首示意,頭不用到手的位置,如此兩次即為再拜。而且使者按受請托不用回禮。

    對于季康子所送的藥,孔子則是“拜而受之”,先拜謝然后再接受。孔子能拜而受之,應該不是處于生病的狀態,而季康子所贈的藥應該也不是用于治療某種疾病的藥,更大的可能是用于滋補、可能用的藥材。

    對于孔子為什么要回答“丘未達,不敢嘗”,就涉及到一個禮貌小節的問題,很多人在這方面都會做錯。過去總有人認為接受別人的禮物不應該當場打開,否則則是失禮的行為,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除非你是心領神會的受賄或者接受貴重禮物感覺心中有愧。真正的禮尚往來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贈送,接受別人贈送的禮物,最好是當場打開,對他人的心意要當場表示感謝,特別是食物,如果可以嘗的,應當先嘗一嘗,然后鄭重的拜謝,以表示尊重和感謝。對于別人贈送的藥材,因不了解其藥性,所以不敢嘗,在拜謝人家收下禮物后,還是應該誠懇地告訴人家,“我不了解這藥性,我就不嘗了”,這樣才不失禮。

    第二,乘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有代步工具,不論是開車還是乘車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要注意避免,否則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古人對于乘車時的禮儀是有比較明確的要求的,看看孔子乘車時的一些細節,從中可以看出怎樣做才能稱得上守禮。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綏,就是拉著上車的繩套。君子的莊重沉穩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即使是上車的這種小事,也必然端正身體,拉穩繩套,一舉一動都很穩重。這句話所體現的是孔子在上車這種小事上的儀態,儀態上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是個人的修養,而且在行為規范上嚴格要求自己則于立身處世最基本的表現。

    坐車過程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不內顧就是在車上不要回頭顧盼,一方面如果的駕車者總是頻頻回顧,安全行車一定會有問題,再者,總是回頭儀態上也會比較雜亂,不符合儀態端莊的要求。不疾言就是不高聲說話,這一點很好理解,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是非常失禮的表現。對于“不親指”的“親”字多數學者都認為應該是“妄”字誤傳所至。《曲禮》中有“車上不妄指”的內容,應該與本章的內容一致。所謂不妄指就是不要在車上隨意的指指點點,否則容易讓人生誤會。

    現代人開車、乘車已經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怎樣約束自己的行為大家也形成了很多規范良俗,自己開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禮讓三先,不開斗氣車,避免怒路癥。不論是自己開車還是乘坐別人的車,一定的懂得尊敬他人,不能因自己的事由影響他人,多替別人考慮,良好的公序良俗需要的是每個人的身體力行。

    第三,交友

    一說起朋友之間要講義氣,難免就會想到“寧學桃園三結義 ,不燒瓦崗一爐香”,意思就是說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三人是真兄弟,而瓦崗山這幫兄弟是流氓假仗義,生死、利益面前何來義氣可言。其實大多數人一生并沒有多少機會遇到真正的生死關頭,也并不是處處都有利益關系。朋友相處,最難得的恐怕就是患難所幫扶的那一把。《論語.鄉黨篇》從一些生活細節上記載了孔子對于朋友的態度。

    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就是,(孔子的)朋友死了,沒有親屬負責斂埋,孔子說:“喪事由我來辦吧。” 朋友饋贈物品,即使是車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時)也是不拜的。

    《禮記.檀弓》記述了關于孔子差不多的一件事,“賓客至,無所館,夫子曰:‘生于我乎館,死于我乎殯。’”有朋友從他鄉來,不幸病危,要死了,孔子把他接到家里來住,死了又為他操辦了喪事,可以說盡到了一個朋友的本份。錢穆先生還認為“此必實有其事,而事出偶然,非孔子時時作此言,”這種事肯定非常偶然,但孔子的所作所為很有教育意義,故弟子記錄了下來。

    至于為什么“非祭肉,不拜”,朱熹的注釋為“祭肉則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親也”,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再貴重的禮物也沒有拜謝的必要,但是如果朋友拿來的祭肉,也就是朋友家祭奠先祖時分到的祭肉,那一定要誠懇的拜謝,以示對朋友先祖的尊重,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先祖一樣。

    第四,以人為本

    現代人經常會強調做任何事都要以人為本,其實對于人的重視,古來有之,并不是現代人才有的,但是在封建、帝制時期,很多人并不懂得為什么要重視人,特別是平民百姓。甚至有些統治者曲解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以芻狗”,視百姓為草芥。孔子卻用自己的言行,教導我們對人的重視,即使是下人,同樣比任何貴重的財物都重要。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來,問:“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么樣。

    孔子不是不愛他的馬,但是唯恐有人受傷,任何情況下人的生命安全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其實在孔子所處的年代,視平民百姓如草芥,在貴族階層應該是常態,特別是對于自己家中的下人、奴仆更是生殺予奪,隨心所欲。而不論是國廄還是孔子家私廄,馬對于當時的貴族也是非常珍貴的,很多情況下一個奴仆的價值是遠遠無法與一匹馬相比較的。孔子通過自己的言行所表達的正是以人為本的精神,而且在得到馬棚失火的信息很突然,人本能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人真正想法的真實體現。故孔子的表現才值得人尊敬。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精品 羞羞答答在线|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蜜臀98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婷婷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 网友偷拍日韩精品|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久2019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