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俠的故事內容簡介—小飛俠 故事
常德日報記者 韓冬 見習記者 涂怡 實習生 陳聰敏 文/圖
劉垚、朱俊熙、王梓陽斬獲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空中格斗賽團隊一等獎,將金牌和榮譽帶回常德。8月17日,在集訓和比賽中收獲默契與友誼的他們再次團聚在學校,話題離不開各種機型、技巧和趣事,讓我們一同聽聽他們的“飛行”故事吧!
劉垚:最“慫”,卻最先飛出成績
劉垚在訓練
“他啊,是我們團隊里最慫的。”這是教練們對劉垚的評價。
劉垚有多“慫”?加入無人機社團的第一次測試,他“貓”在隊尾,“我擔心控制不好砸機,最后一個測試,場內的同伴都走了,也不會砸到人。”肉嘟嘟的劉垚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他坦誠地說起自己的飛行緣:在足球場上看到高年級的同學玩無人機,覺得很酷,于是報名加入無人機社團。看別人飛就好,自己不敢上手,四年級第一學期參加社團訓練,15次課有13次都在想方設法躲掉飛行操作練習。
“一開始這么怕,后來為什么不怕了?”記者疑惑地問。
“多飛,多出錯,多砸地,久而久之就克服了畏懼障礙。”劉垚說,現在學校里有的無人機機型他都飛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從“能不飛就不飛”,到“新機型就是新挑戰”,劉垚的變化可用“熟能生巧”作注解。
“但他是我們團隊最先飛出成績的。”教練補充。整個團隊的第一塊湖南省金牌,就是劉垚贏回來的。三年來,全國一等獎他拿了兩次,省級和市級無人機比賽的獎勵無數,“沒統計拿了多少獎牌,太多了……”說這話時,劉垚很有底氣。這份底氣來自驕人的戰績,而戰績或許與他的“慫”密切相關。慫,在劉垚身上可以解讀為一種謹慎,操作無人機是一個精細活,指尖每一毫米的撥動都非常關鍵。
謝欣老師建議劉垚弄一個獎牌收納盒,好好保存這些榮耀,這也是他小學階段高光時刻的記錄。今年秋季,他將進入常德市第五中學讀初中,“小飛俠”也會繼續他的“酷飛”愛好。
朱俊熙:興趣與競技的“雙向奔赴”
朱俊熙在操控無人機
“我以前不太喜歡上無人機的培訓課……”朱俊熙說。之前,朱俊熙在團隊里面表現并不突出,心態十分“佛系”,教練要求的,他做一下,教練沒要求的,他一下都不會多做。2021年,他拿到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個人飛行三等獎,依舊波瀾不驚的樣子。自從六年級接觸“星際對抗”后,他一下來了興趣,操控無人機的手感也好多了。
“星際對抗”是學校一年前引進的一種無人機操控模式,相較于常規的訓練,速度更快,對抗性更強,比賽更刺激。
“進入六年級,其實學習緊張了些,但是他一有時間就到訓練教室里來,上完自己的課,還要跟著別的班上課……他是一匹妥妥的‘黑馬’。”教練盧煌拍了拍朱俊熙的肩膀,皮膚黝黑、個頭不大的朱俊熙立即挺直了腰板。
當朱俊熙真正對無人機產生興趣后,進步神速。從第一次正式參加比賽緊張得不停抖腿,到現在賽場上沉著冷靜、有出色的規劃策略能力,隊友們一直都“笑”他,從調侃的笑,變成了欣賞的、信任的笑。
這一年時間里,朱俊熙完成興趣與競技的“雙向奔赴”。
王梓陽:快樂的“大忙人”
王梓陽練習無人機
四歲開始學習街舞和鋼琴,小學二年級進入無人機社團,王梓陽學什么都很用功,也很有天賦,10歲的他多次自信地站上這三個領域的賽場。最忙的一次——兩天三場比賽,前后兩場在長沙,中間一場在常德,他用高鐵的速度追趕時間,各類獎項收獲滿滿。
“清晨起床寫作業、晨讀,上午8點到下午5點在學校參加無人機集訓,書包里背著一本課外書,午休時間翻一翻,晚飯后去學街舞。”這是王梓陽這個暑假的作息安排。緊鑼密鼓的節奏一點不影響王梓陽“自如玩耍”,學習的間隙,他不時和小伙伴們嬉笑打鬧。
“有沒有人說這樣很卷?你累不累?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現在的狀態,你會選擇哪個詞呢?”記者詢問這位“別人家的孩子”。
“開心!”王梓陽回答得毫不猶豫。他說,這些事情都是自己喜歡的,一點不覺得累。
一旁的梓陽媽媽聽到“卷”字有點坐不住:“我一直尊重孩子的選擇,他很享受‘在玩中學’,家長的陪伴的確是累,好在他還比較獨立和自覺。”
“王梓陽是三人空中格斗團隊里年齡最小的,也是心態最好的。”教練指了指王梓陽手臂上的‘三條紅杠’標志,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每次外出參加比賽,教練會幫小選手向班主任請假,王梓陽請假常常“秒過”,因為學業成績他也從不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