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初一有化學嗎;河北初中化學是人教版嗎
10月8日,中國化學學會在長假后第一天對“第36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一等獎學生名單”進行公示,16省共計1223名考生獲得省一獎項,引起家長和學子的廣泛關注。
9月30日,教育部公示了44項面向全國的中小學競賽名單,共計44項,但最受關注的無疑是“五大聯賽”,即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這五大聯賽獲得國家級二等獎以上的可直通“強基計劃”,獲得省一等獎等獎項的考生也能在頂尖高校的招生中獲得先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五大聯賽”的含金量越來越大,而在五大聯賽的排序中,依次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化,數學尖子最受青睞,物理天才也成為香餑餑,化學作為三大自然學科之一,也受到更多的省份和中學的關注。
從這次公布的16個省一等獎的人數來看,也凸顯出各地基礎教育的水平和對學科競賽的重視程度。排在第一的浙江省,共有146人,比去年的125年猛增21人,競賽強省的名號絕非虛名,要知道,上一年度五大學科進入國家集訓隊的259人中,浙江一個省份就有53人,占比達20%。
排在第二位的山東省共有120人獲得一等獎,而去年是114人;第三的河北省也從去年的103人增加到了114人;教育大省“蘇大強”也從去年的93人升至103人,上述四省獲得省一的都超過了100人,組成了化學競賽的“第一梯隊”。
排在“第二梯隊”省份的有安徽、湖南、北京、福建,分別是98人、95人、91人和83人,上述4個省份的特點是,與去年相比,獲獎人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去年只有81人獲獎,今年則增加到91人,還有一位來自民辦中學同學獲得一等獎。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上海以往對化學競賽并太重視,今年獲得一等獎的人數從54人飆升至68人,增加了14人,增幅達26%,是所有省份中增幅最大的;河南則從去年的59人增至67人,增幅也達到兩位數。
略顯遺憾的是,競賽大省湖北省獲得一等獎的人數從去年的91人下降到74人,山西省去年共有65人獲得一等獎,則今年下降到30人,降幅超過一半;廣西也從去年的61人下降到33人,云南則從去年的11人降至5人。
當然,一次競賽數據的變化并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強基計劃”進入第三年,以及各方對基礎學科的重視,學科競賽的綜合實力出現越來越明顯的分化,一是競賽強省進一步拉開與“第三梯隊”及以下省份的差距;二是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等長三角省份和北京等一線城市,愈發重視學科競賽。
還有一大變化是,競賽高手越來越向名校集中,以上海為例,獲得一等獎的68人中,來自11所中學,其中上海中學15人、華師大二附中13人、交大附中11人,復旦附中和上外附中各7人,曹楊二中、七寶中學各5人,其他5名獲獎者來自建平中學等4所中學,而去年的54名獲獎者來自全市的14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