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立異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_標新立異什么意思
也算是“文學夢”,沒有考上學,掏錢上了一個中專,那是1990年,就在畢業的92年3月,不知怎么腦子里突然蹦出“天下文章一大噴,看你會噴不會噴”。
當時很激動,早上跑操就沒心跑,想著出了車禍怎么辦?世間少了一個標新立異的人,不過二十幾年了,還是活得好好的,但垂頭喪氣的是,沒有把這發揚光大。
還有《神話學》,我把它們連在一起:自古以來,就是用抄噴編一個神話慢慢套到人的脖子上,起先是面條,后來是繩子,于是吊了起來,人的個子也便長高了,套誰?怎樣套?面條也許會斷,但變為繩子。
想起了用這個聲母打出來的“不需浪飲丁都護”,那是我的對河老鄉李賀的作品,名字叫《浩歌》:不要因為自己懷才不遇就浪飲求醉,而應當面向現實,認識到世道淪落,英雄不受重用乃勢所必然,不足為怪。
其實大多人有這樣的思想,就想起了另一個詩人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不過我們知道,孟郊的“春風得意”只是暫時,仕途和家境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死后也是別人湊錢替他安葬的。
所以是不是標新立異,能不能得到承認,沒有辦法,只有心情坦坦蕩蕩罷了。
于是繼續追求,有個十年、二十年再寫一個《抄噴學》的想法,但如今好像并不成熟,就只有先環繞著這寫,《新新成語故事》和這個《千古成語今日析》以及《夜讀三國》都有這個影子,其實同時還有個五萬字的《抄噴會計學》,因為寫“成語”和“三國”,一直沒機會寫:既然有《經商厚黑學》等,一定就有《抄噴﹡﹡學》,相對來說還是會計熟悉,于是從會計的起源、會計的用處、會計的國際借鑒等方面來說明一個“抄噴”的問題。
但愿我能寫得好。
在寫《抄噴學》的時候,在《抄噴會計學》中提到過,有個辦蒸肉連鎖店的想法,發現現實生活中速凍食品、方便食品很多,沒有蒸肉的,想法好,但實現的魅力不夠。蒸肉是一種產業,咱不是那樣的料子,但寫字只要有筆和紙就行,有了電腦,就更方便了。世間有點子公司,確實應該給那些冷凍業巨頭提建議,讓他們也發展速凍蒸肉。
還有個女人連褲襪的想法設計,穿一天因為襪子的原因就需要洗滌,所以現在不正規的場合許多女子干脆不穿襪子,如果把襪子和連褲分開,做個無縫連接,減少了洗滌也增加了連褲的耐穿性,就當襪子是襪子、連褲是褲子好了。
懶得給那些生產襪子的廠家寫信,于是這只是自己的想法。后來聽說有了九分襪褲,看來還是有人注意了。
“抄噴學”沒人看,“蒸肉店”也開不成,只有在單位里混日子,看到這個“標新立異”的成語,心理激動一下,馬上又恢復了原樣,成功可能不容易,也可能很容易。
把某一項發揮到極致,你就成了。一個小小的陀螺,竟被玩成了一個很大的產業:分不同的等級,眼花繚亂的價格,七歲的兒子可以叫出來好多種名字,而且有好幾部電視劇來表現,孩子們樂此不疲。而且甩大陀螺曾經是一項熱火的健身運動。
見人所都見,發人所未發,你就成功了。
我們知道那些曾經詬病的有的成為了經典,現代舞的鄧肯,架子鼓、披肩發如今平常的連說都沒人說,我仍然記得矛盾先生在他的《鼓吹集》里說那些西方音樂是頹廢的,但如今有很多國人喜歡邁克爾的作品。
時移世易,曾經的標新立異成為平常,看看這個成語的出處: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
大意是,支道林這個人與人談莊子的《逍遙游》,與大家常引用的前人的解釋不同。
與人不同就有兩種結果,所以這個詞也有雙重寓意,既是貶義詞又是褒義詞:既是“很有創新,創意得到認可,脫俗”的意思,又是“故意做出與眾不同,而這種創新卻沒有被認可”的意思。
所以事情存在兩面性,都有風險,有的成為經典,有的很快被人遺忘,魯迅先生在《文學和出汗》中寫得明明白白,其實開始都是躊躇滿志,等后人站在已成的事實上分析,前人只有不做聲了。
不過標新立異“可遇不可求”,就只有像“嬉皮士”一樣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