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書的正確格式—倡議書的正確格式范文300字
【作文指導】
倡議書就是一種廣而告之的書信。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
寫倡議書,首先要注意格式。標題要鮮明,正文要寫清倡議的內容,最后要署名并寫上日期。
1.標題:“倡議內容+ 倡議書”“倡議對象+ 倡議書”或“倡議書”。
2.稱呼:頂格寫。
3.正文:這是倡議書的主要內容,要寫清楚倡議的背景、理由或條件,倡議開展怎樣的活動,具體要求是什么,其價值和意義都有哪些,全部一一分條開列。
4.結尾:倡議書結尾要表達倡議者的決心和希望。
5.落款:右下角署名和日期。
【六篇優秀范文】
范文一:節能環保倡議書
各位同學:
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與快樂,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更殘酷的事實:地球上的能源正在一天天地減少,環境正在一天天地遭受著污染,地球的生態圈正在不斷遭受著破壞,我們干凈美麗的地球村正日益變得污濁。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作為地球村的成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共同維護我們美好的家園。為此,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倡議:
1.日常生活中,建議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盡量選擇綠色環保型的新能源產品,比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能燈等。
2.時刻注意節約用電,要做到隨手關燈。
3.節約用水,隨手關閉水龍頭,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一水多用。
4.要注意愛護森林資源;節約用紙,盡量兩面都用;少用一次性用品、減少白色污染;愛護花草樹木。
5.注意垃圾分類投放。不要隨地亂扔垃圾,并及時糾正和規勸別人的不環保行為。
美麗的地球、安寧的家園、潔凈的環境是我們建設文明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各位同學,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每件小事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為節能環保多盡一份心,多出一份力吧!
王紅
2021年11月17日
點評:小作者善于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提醒人們浪費能源、破壞環境會使我們的地球村變得污濁和混亂,并結合具體的生活習慣,向大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五條倡議,號召大家參與到節能環保中來。倡議書條理清晰,情感真切,很有感染力!
范文二:感恩父母倡議書
親愛的同學們:
古詩有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盡的?,F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同學在家里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父母稍有不滿足他要求的時候,就對父母大喊大叫,甚至動不動就“威脅”父母要離家出走……同學們,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與幫助,為了感恩父母,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議:
1.每天堅持幫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碗、掃地等。
2.每天早晚上下學時,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節假日時給父母寫賀卡表示祝福。
3.父母下班回家后,主動為他們捶捶背,倒杯水。
4.注意和父母說話時的語氣,不要隨意對父母發脾氣。
5.與父母意見不和時,要耐心地和父母多商量,必要時做出一些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或頂撞了父母后,主動向他們道歉認錯。
6.在學校認真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
親愛的同學們,不知道你在嬉戲玩樂的時候是否注意過父母疲倦的面容,及他們兩鬢悄悄長出的白發。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地孝順我們的父母吧!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
王紅
2021年11月17日
點評:小作者開篇用詩句引出話題,接著寫了生活中的一些不懂得感恩父母的現象,由此入手,引出后文的倡議,結尾呼吁同學們孝順父母,言辭懇切,是一篇感情充沛的倡議。
范文三:“愛護校園花草樹木”倡議書
同學們:
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綠色生命是我們這個家園的主體。沒有花草樹木,空氣怎會滋潤和清新?沒有花草樹木,怎能感受到鳥語花香?種一棵樹,愛護一草一木,便能染一片生命之綠洲。只有美麗的梧桐才能招來金色的鳳凰,只有綠色的家園才能庇護生命的茁壯成長。
我們的生活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校園綠化美化直接作用于我們的學習生活,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愛護和保護環境也就成為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創建綠色環境,不僅要有優美的硬件環境,更要求我們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和素質,需要全體同學的一腔熱忱,一份認真。我們要從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食品包裝物等垃圾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棵樹做起;從愛護花草,綠化環境做起。人人爭護綠色、愛護潔凈環境的天使,從我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
為了給我們自己提供一個清潔、溫馨、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少先隊向全體同學提出以下倡議:
一、樹立綠色文明觀念,自覺關心生活環境狀況,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把個人環保行為視為個人文明修養的組成部分。
二、愛護校園綠化,立即行動起來,都來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校園綠化建設和管理,愛護花草樹木,對破壞綠化的行為要敢于制止并舉報。
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意亂扔瓜皮果殼、食品包裝物等,不隨地吐痰。伸出你的手,撿起地上的一張廢紙、一只廢塑料袋,為校園的整潔獻出你的愛心。
四、支持和參與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的回收利用,盡量減少生活垃圾。
五、遵守公德,倡導文明,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衛生,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倡導班級和諧,同學友好,語言文明,行為規范,共建環境幽雅、和諧文明的校園。
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草一木顯春色,一舉一動見品行;花紅草木青,德高心靈美;一塊綠洲,一片詩意,一種希望。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讓我們的家園更加溫馨、優雅!
校少先隊大隊部
3月12 日
點評:本文作者能按照倡議書的格式規范寫倡議書,清楚地將倡議的原因,希望同學們從哪些方面去做,條理清晰地羅列闡述。語言表達準確、生動,突出了倡議書的特點。
范文四:關于“涵養心靈,美育人生”的倡議書
——美育是一種剛需
親愛的同學們:
蔡元培說,美育是一種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绷暯娇倳浗o中央美術學院的8位老教授回信,強調了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青年一代能夠通過美育涵養一顆“美麗心靈”。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美育是一種必需。
眾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幾千年前,孔子就想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審美教育對于人格培養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
只是,在物質供應日益豐沛、精神問題愈顯突出的現代社會,審美?!鞍l揮越來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個人來說,它關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們每個人身處相同的世界,但是對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視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難怪有人說,“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對社會而言,審美能力也是培育歷史文化意識的重要基礎。如今,盡管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后選擇去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瑪雅美術館參觀,但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卻不在少數;盡管城市中的雕塑越來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卻寥寥無幾;藝術品市場繁榮火爆,但泡沫也不小,個別收藏者連作者都不了解就舉牌,一轉身又投向下一場拍賣??梢姡狈ψ銐虻膶徝滥芰蛯τ诿赖膬仍谧非螅瑖窈茈y在內心深處真正樹立文化自信,也很難在繼承歷史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不斷提升現代文明的水位。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育是一種剛需。從現在起,全社會真正動起來,支持美育發展,建立科學的美育評價制度,為時不晚。尤其是學校教育,要把美育課的開展真正重視起來,不斷完善相關課程,配備充足的教師,探索科學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徹底從只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輕視人格養成與心靈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來,注重引導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審美情趣,保護好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很多時候,為美而獻身,比為面包而活著更加幸福。當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因此我們提出“涵養心靈,美育人生”的倡議,希望同學們重視美育的力量,在發現美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做一個有情懷有擔當的人。
振興中學
x年x月x日
點評:作為倡議書,首先要符合倡議書的格式,開頭有稱呼,此處對象是振興中學的學生,因此稱呼寫成“親愛的同學們”,然后直接切入主題,明確美育的重要性。正文部分以材料中總書記給中央美院的教授的回信的主要內容開始,從而強調美育是一種剛需,接下來具體分析美育的力量,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舉例如遠至幾千年前了孔子就強調審美教育對于人格培養的作用,今又有喬布斯直言在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最后提倡學生必須重視美育教育,從而收束全文。
范文五:關于“弘揚傳統文化,從我做起”的倡議書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們知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 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擔民族復興大責。為此,我代表博雅中學學生會全體成員向大家倡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我做起。
深入挖掘,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 鳴,各類學說在文化激蕩中大放光彩;漢朝獨尊儒術,奠定統治地位;明清時期儒學結合時代特征發展創....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由此,我們應深入挖掘中華的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 道德規范,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弘揚中創新。
推陳出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予以展示、創新,才能推動文化興盛。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技藝,陶瓷微雕技術近乎失傳。而王藝文卻利用現代科技將其繼承下來,一個人撐起了一項國家非遺項目。正是因為有著推陳出新的精神,王藝文最終將一項文化技藝繼承并發展了下來,這啟示我們,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創新中弘揚。
面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耙恢Κ毿悴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 只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舞臺,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化的當下,我們應通過“帶一路”等渠道將具有世界意義的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并展示出來,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為世界文明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她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當下的中學生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今天,我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材要嚴,開掘要深,剔除槽柏,吸收精華,承繼本質,涵養精髓,改造轉化,創新發展,延續血脈,開拓前行。在此,我代表學生會全體成員向同學們再次倡議:擔民族復興大責,以實際行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你我同行。
博雅中學學生會
x年x月x日
點評:這篇題為“關于‘弘揚傳統文化,從我做起’的倡議書”,格式符合題干要求的倡議書。內容方面緊扣傳統文化這個點,先談弘揚,再談推陳出新,重點舉了一個叫王藝文的藝人,他從事的微雕技術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推陳出新。最后作者以開放的眼睛看待世界的發展變化,指出:只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舞臺,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化的當下,我們應通過“帶一路”等渠道將具有世界意義的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并展示出來,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為世界文明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整個文章思路清楚,邏輯嚴密。
范文六:老人的善意應被理解也應被妥善處理
網民朋友:
大家好!
最近,對新冠肺炎疫情,老人捐款該不該收的話題引發一些討論。其實,大家關心的不僅僅是老人,包括那些本來生活就相對不富足的人,他們在疫情中的捐贈,該如何看待和對待?
災疫無情,人間有愛。首先必須向這些無私奉獻的人致敬。當被問到為什么愿意拿出自己的積蓄時,很多人說得很平淡:“國家有難,當盡一份力?!倍@份力,有的幾乎是個人的全力,這是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很多人聽罷落淚,很多人則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防控做些什么。在這個意義上,對此類愛心行為的傳播,不意味著,也不可能是要鼓勵和倡導更多生活拮據的人出來捐款。恰巧相反,它的真正影響在于,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溫情與愛,更激勵有能力、有財力的人行動起來。換句話說,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忽視了這種捐款本身的精神價值。
話說回來,感動的同時,怎樣避免捐贈人因超出能力范圍的捐款而影響生活,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有學者認為以慈善為主的“第三次分配”,就是在道德感召下,公民自發完成的資金向需要幫助的人流動的過程。在許多人眼里,這“第三次分配”就像是一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是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益補充,有利于縮小社會差距。因此,無論從個人生活還是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都有必要溫柔地攔下那些超出個人能力范圍實施捐贈的好心人,倡導一種“力所能及的慈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前來捐款的老人勸都勸不住,怎么辦?對于主動獻出的愛心,總不能強制退回吧?同時,又該怎樣準確識別一個人的捐贈符合其收入水平?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靠工作人員的洞察、勸說,而必須在制度設計上做一些“線串針眼”的精細活。比如有人建議,可以把老人的捐贈放入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則可以撤回,以備老人不時之需。再比如,捐贈機構是否可以和相關部門實現數據聯網,當捐贈名單中出現本就屬于社會救濟的對象時,有針對性地做好勸導和保障工作。任何人的愛心都不應被辜負,更應該被珍惜。要通過精巧的制度設計、細致扎實的工作,讓每一滴善意都能找到其發揮最大能量的方式。
其實,當我們討論“老人捐款該不該收”、倡導“力所能及的慈善”時,也意味著整個社會對慈善、公益的認識和理解在不斷深化。今天,當物質極大豐富、收入普遍提高,怎樣設計出更科學、合理的慈善和公益制度,確保最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同時進一步縮小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發展起來以后帶來的新課題。
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慈善和公益背后的那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刻入中國人的基因,也成為這個國家一路走來、戰勝各類風險挑戰的巨大動力。俗話說“危中有機”,疫情又何嘗不是我們解決問題進而推動慈善和公益事業向前發展的一次契機?更深入的思考、更務實的舉措,或許就可以從這次“老人捐款該不該收”的討論開始。
石家莊二中學子李智
x年x月x日
點評:這篇倡議書,開篇直接緊扣材料,講老人捐款一事的影響;然后引出論題,應該接受還是要婉拒?正文首先說明,老人的捐款行為值得點贊,它不僅僅是一個錢款的數量問題,更主要的是這種愛心和情懷。接著宕開一筆寫到如何避免老人的捐款超出能力范圍,影響自己的生活,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整篇文章邏輯嚴謹,能夠辯證分析,引人思考,給人啟迪。